夜间经济是现代都市经济业态之一。今年以来,各地“夜经济”量质齐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这些举措中不乏可供太原参考借鉴的“金点子”。
延长“时间”的价值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提出北京将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费品牌。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举措是,每年5月至10月,每逢周五工作日及周六休息日,将对1号线和2号线延长运营时间,其中1号线双向延长运营时间1小时,沿线各站末班车发车时间均在凌晨0:30以后;2号线双向延长运营1.5小时,沿线各站末班车发车时间均在凌晨0:30以后,进一步为消费者前往长安街沿线及二环周边的夜京城消费场所提供便利。
5月初,上海黄浦区首批“夜生活首席执行官”上岗。文化产业紧随其后,首批“24小时影院”应运而生。上海两家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老牌影院——大光明电影院、国泰电影院率先行动,成为上海首批“24小时影院”。
所谓的“24小时影院”,不同于“24小时”不打烊的便利超市,在结合近年来电影市场发展和现状的基础上,“24小时影院”可理解为“跨零点影院”,譬如平常电影排映最后一场一般在晚上11时许,而“24小时影院”的排映场次将延迟至零点过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城市“夜文化”内容,满足了一批“深夜加班族”的娱乐需求。
丰富消费的业态
济南版《意见》提出“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其中,推动开发护城河、大明湖夜间游船项目,完善船舱、船站、沿途服务配套,开设泉水船宴、明湖船宴等特色筵席,打造夜晚“船游泉城”系列产品;集中打造富有泉城特色现代时尚的酒吧街,规范发展KTV、洗浴、足疗、电竞、点播影院等一批经营服务场所,大力引进知名连锁经营机构;提升传统鲁菜、泉水宴,举办各类美食节、小吃节、啤酒节、餐饮嘉年华活动,开展品牌餐饮评选,引导品牌餐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
据《兰州晨报》7月16日报道,为了抓住当前发展夜间经济的应季期,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甘肃省商务系统将多措并举,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全省形成一批高品质、多品牌、多种类、多层次、有特色,名优特精品牌汇集,环境服务优良的夜间购物、餐饮示范或地方标志性街区。
他们创新多元化夜间购物、餐饮消费模式,推出一批具有地域化、常态化、特色化、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强的夜间消费产品和活动。
倾心为消费者着想
2018年11月,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天津版《意见》”),提出要打造6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天津版《意见》还提出要打造一批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2017年10月31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南京版《意见》”),提出要发展夜间经济,主打“吃”和“游”。到2020年,力争夜间经济试点区域新增经营收入,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左右,将“夜金陵”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间经济品牌。
南京版《意见》要求,每个行政区优选两个左右区域,结合区域特色,作为夜间经济试点区域。对夜间经济试点区域以及认定的夜间经济街区,将列入环境整治和亮化、绿化工程的年度重点,全面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除此之外,还将对夜间交通服务和相关配套保障水平进行提升。
停车难、夜间班车少,都是夜间交通的难题。南京版《意见》中表示,将梳理区域内的行政、企事业单位自用停车场情况,让在夜间闲置的停车位向社会开放。同时,还会优化街面停车位管理、夜间临时停车、临时取消道路隔离等。在公共交通方面,将加密夜间运行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
创新与规范同行
总体来看,过去在很多人看来无非就是“啤酒+烤串”的夜经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其内涵远不止“吃吃喝喝”。
有业内专家表示,“吃喝”只是夜间经济的起点,文化、旅游、影视、会展等方面发展空间巨大,配套服务如金融、交通服务升级等也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省社科院的周洁向记者表示,要深挖城市的消费潜力,“夜间经济”确实是很实用、很管用而且见效快的一招。当前,我省人均年收入已达21990元。在这一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夜间高品质消费的需求也会稳步增加。从全球范围看,许多国际性大都市夜间都是灯火辉煌,有一些经济学家特意结合夜间灯光的亮度用于评价经济的活跃情况。
在今年“两会”上,也有委员提案“点亮夜间经济”,发展夜间经济以促进经济活动时间延长、各种设施利用率提升、增加就业,推动服务业扩张规模,并拓展游客的消费空间。
太原某综合商场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鼓励夜间经济不能只是口号,还需要一些实际政策保障。例如,延长公共交通运营时间,保障商场工作人员以及消费者夜间出行;同时,针对餐饮业垃圾清运的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还有店家表示,在制度设计上,平衡人工的夜间工资成本、夜间商圈的配套、人流量、消费需求是否聚集等问题都要综合考虑,否则做不到持续发展。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偶遇部分游客,在谈到夜游太原的感受时,有受访者表示,太原的24小时便利店、景区、夜间文艺演出、购物等夜间开放场所密度与国内大城市和沿海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消费点和空间。
记者梳理发现,从目前政策落地来看,夜间经济的业态和保障工作正在持续丰富。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繁荣“夜间经济”发展,要避免朝令夕改,提高政策举措的科学性、精准性与稳定性。要因地制宜,只有注重夜间经济的内涵和外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夜间经济”才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