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禁摩”已经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没有了摩托车真的有利于城市交通秩序的改善了吗?各地是否要“解禁”摩托车?此类话题近期再度引起争论。
说起摩托车,不少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安全,“肉包铁”,感觉已经被妖魔化。人们的这种误区来源于在车流中任意穿梭的一骑绝尘者和深夜出现的飙车炸街党。其实,错的并不是车,而是缺乏交通安全意识的参与者。近几年,随着骑行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头盔、护具、骑行服等保护设备越来越齐全,文明驾驶的理念也潜移默化深入到摩托车爱好者的心里,以前那种“裸骑”的情况虽没有杜绝,但也转为少数现象。
其实,现代生活中,需要多样化的出行方式,也需要个人的机动性和交通的灵动性。摩托车作为便捷、快速的交通工具,和公交、地铁、私家车、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互相补充,才能构建出一个城市立体化交通工具体系。不同交通工具和谐共存就是打造城市立体化交通体系的前提。关键是要合法合规在安全的基础上出行。
记者认为,如果能多宣传、多引导文明骑行,加大打击违法力度,维护守法骑士权益,让安全意识更高,安全出行问题得到解决,那么摩托车出行就不会被“一刀切”,反而能创造更为便捷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