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康家湾村种植的旱地有机西红柿基地里,村民们正顶着烈日,忙着采摘地里成熟的西红柿。而在村委院里,驻村工作队员们也有序地从三轮车上卸载着一箱箱新鲜西红柿,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没人想到,曾是典型的“无特色经济、无村集体企业、无产业项目”的“三无”贫困村——吕梁临县木瓜坪乡康家湾村,自从吕梁市城管中心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以来,修建光伏电站,铺设自来水管网,创办箱包厂,一年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该村为进一步发展村集体扶贫产业,村两委在驻村工作队的全力支持下,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租赁村民闲置土地60余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引导村民种植旱地有机西红柿15万余株。
据了解,该村今年种植的旱地有机西红柿是新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金粉硕果,具有早熟、挂果多、高产、抗病虫害等优势。为保证西红柿口感品质,合作社聘请河南农大专家全程指导村民栽种、绑蔓、架杆、施肥、灌溉、除虫。同时,使用微生物休眠菌修复土壤,使用有机肥料,不施化肥、激素、农药,全力打造高山原生态绿色旱地有机西红柿品牌。
目前,该村已采摘的2万余斤旱地有机西红柿已全部销售一空,预计每亩收入可达15000元以上,全村158名贫困户将全部受益,可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临县木瓜坪乡离县城10公里,所辖18个行政村,人口18804人,贫困人口5813人。由于该乡集中居住在狭窄的榆林沟里,人多地少,无矿无厂,给脱贫造成极大困难。乡党委、政府多方考察,因地制宜,全力打造有机旱地西红柿基地,为消费者提供绿色蔬菜,助推贫困农民增收。去年在下郭家岭村搞试点,效果良好,今年在全乡推广,种植旱地西红柿300多亩,有6个行政村的6个合作社与山西秋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270亩,个人种植30余亩。有265户,665人参与种植,其中贫困户231户,579人,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新型合作模式。
本报记者 欧志强 通讯员 刘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