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满满赞誉的“二青会”甫一落幕,随即启动的“印记太原”就再次惊艳了世人。
8月18日上午,踏着这个吉祥日的节拍,“印记太原”国际创意设计作品展向公众撩起了面纱,让我们看到了未来龙城文化产业发展的底气与希望。
印记太原,收获一片赞誉!
“印记太原”从开门的一刻起,迅速收获了一片赞誉。
虽然陈设简单,展厅里却处处显出一种新、奇、特。绝大多数观众从第一眼起即被征服。走一圈下来,从本土设计到海内外参展文创,从展厅精巧的“印记太原”水秀到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应用,可以说,每一步都是耳目一新。
观众的赞叹不绝于耳,其中最具分量的是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璐的发声,由京城来并任职的张部长观展后表示,“印记太原”设计展年轻化、时尚化,大大颠覆了先前对太原文创的认识,好多设计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希望“印记太原”继续搞下去,并积极走出去,把先进的理念请进来,吸引国内外的设计师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太原,设计更多更好的具有太原元素的文创产品。
此次设计大赛自发布以来,就受到国内外行业精英的高度关注,收到包括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二十多个省、市以及海外设计师参赛作品逾3000件,设计类别涵盖特产礼品、城市IP形象、创意家居、动漫游戏等诸多方面,设计师用最完美的创意“印记太原、惊艳世界”,让世界了解太原,让太原走向世界!
负责布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限于展厅空间,观众看到的参展作品只有三百余件,仅及全部参赛作品的十分之一。
给山西文化产业找到了方向
此次设计大赛的举办,意义甚大。
从2006年我省开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起,到2013年山西文博会开始举办,我省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开创了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也日益突显。其中最突出的是产品设计与市场问题。
从以往三届省文博会和各市文展会看,多呈现的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产品和设计雷同的大众产品,难与市场结合,也难以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
此次设计展上,出现了许多有亮点的作品,融实用性、时尚性、文化特性为一体。如一款以山西博物院建筑外形为设计元素的晾衣架成功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和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设计产品突破了普通人“设计就是提升产品外观”的概念,在内容设计上走出了可贵的一步。有一副以太原蒙山大佛为设计元素的镜子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这面看似普通的木质镜子,取材蒙山大佛头部,镜子上方以大佛头发做成梳子插入镜子上方,整个作品取名“相由心生”。寓意天天见佛、照佛、最后成佛,引起不少人的共鸣。还有一款以太原双塔为元素的表情包,第一次让世人看见了双塔还能这么可爱。
从这届才刚刚开幕的设计大赛来看,虽然规模小,还有许多不足,但摸索十多年的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应该是找到了前行的方向。并且,从“内容重于形式(外观)”的高端文化产业发展而言,有五千年“内容宝藏”的山西,潜力无限。
共同努力构建文创产业链
“印记太原”的横空出世,让我们看到了太原乃至整个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嫩芽正在破土,现在需要的是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努力。
太原市文旅局姚晓蓉局长就说,要做好后续成果转化工作,通过文创市集等形式,扩大文创产品的市场,加强做好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构建文创产业链。
此次展览是太原市《青春汇·文明城》系列文化活动的总体部署,以“讲好太原故事,彰显太原魅力;引智国际创意,塑造城市品牌;打造太原IP,激发创意活力;赋能产业升级,助力文旅融合。”为宗旨,用文化创意与体育赛事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太原的城市美誉度。
展览陈列设计以“印记太原”为主题,以“魅力汾河”为主线,以“活力二青”为旋律,以“山水龙城”为元素,刚柔并济、虚实相融、动静结合,从文创产品、视觉传达、特产礼品三大板块,呈现出一场让艺术走进生活,把传统融入现代的高品质创意设计盛宴。
经过此次“印记太原”成功的一击,太原整个文创力量士气为之一振,主管单位有关负责人也看到了太原原生文化的巨大潜力,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太原文化产业全盘发展的大棋局。
太原画卷正在打开,假以时日,一个“创意太原”终会向我们走来。
本报记者 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