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要营造“技能社会”良好氛围

  “对于我们制造业而言,一个真正一流的世界级企业,必须要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产品和服务。而这归根结底,又要靠一流的人才队伍,加快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如是说。
  如今“创新驱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面对严峻的挑战,近年来行业内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趋于活跃。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致力于靠新产品开拓市场、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靠替代进口增加效益,通过创新驱动培育新增长点。为掌握产品创新的主动权,越来越多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在抓住机会“走出去引智”的同时,加大力度投资于企业自身研发试验室的建设,力图打造领先于同行的研发试验能力。但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缺乏,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
  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正是我省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施的,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总体思路,着眼于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8月2日召开的全省“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推进会提出,健全覆盖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围绕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就业收入水平、就业市场份额的目标,立足我省转型需求、对接世赛项目、注重非遗传承,坚持市场导向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全面加强对全省适龄劳动力的普惠性技能培训,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师资授课、师傅带徒,就业牵引、政策激励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要把考证持证作为培训考核的基本指标,把就业率、增收率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根本标准。全面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全面加大优质培训供给,全面提升组织化就业水平,大力培育特色劳务品牌,订单式培训急需紧缺工种的技术工人;要着力打造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良好生态。深化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浓厚氛围。
  技工是人才,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人才,我省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补齐技能人才缺乏这个短板,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培训质量,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动力源泉。
  要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要组织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来,营造“技能社会”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8-25期

  • 第2019-08-24期

  • 第2019-08-23期

  • 第2019-08-22期

  • 第2019-08-21期

  • 第2019-08-20期

  • 第2019-08-19期

  • 第2019-08-18期

  • 第2019-08-17期

  • 第2019-08-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