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同8月25日讯(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王鹏 马明清)“每隔5-6天翻动一次,可翻2-3次,翻瓜时要选择晴天的下午,用双手操作……”8月12日,灵丘县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队员、高级农艺师刘宇莲在该县下野窝村西瓜种植基地指导瓜农进行西瓜果实田间护理。
作为全省三个县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区)之一的灵丘县先行先试,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责任人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整合宣传、组织、教育、党校、工青妇等部门力量,加快推进县级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扶志扶智激发动力”六大工作内容,多形式开展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吹入千家万户。
搭建“讲”的平台,拓展“送”的途径。该县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校教师重点讲、乡镇书记进村讲、先进典型现场讲”的形式,说政策、讲理论、办实事,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大讨论”期间,组织最美基层干部、优秀党支部书记、道德模范、第一书记等先进典型人物14人,深入乡镇和农村开展了巡回宣讲活动28场。在“党群一家亲 帮扶心连心”和“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活动中,组织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宣讲惠农政策240余场,发放相关宣传资料5万多份,广泛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健康、送法律、送保障等服务。
开展主题活动,靶向价值培育。先后组织开展了灵丘县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践行承诺美丽乡村我带头 乐于奉献我带头 和谐家风我带头”主题实践、“传承雷锋精神与时俱进 戮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主题志愿服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主题义务植树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新风。
借助民俗节庆活动,助推乡风文明。精心组织灵丘县两节文艺展演、灵丘县农民运动会、红石塄乡“山水北泉”实景演出、黑龙河村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开展送图书不少于15000册、送电影不少于3000场、送戏曲不少于300场的系列“文化三下乡”活动。各乡镇、村广泛开展广场舞展演、乒乓球赛、羽毛球赛、骑行、非遗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有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
完善制度,移风易俗倡文明。全县249个行政村修订了村规民约,成立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大健康文明生活理念。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在全县范围内试点建设“扶贫爱心超市”,积极开展脱贫标兵、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评比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卫生保洁、公益事业、护林防火等集体活动,通过辛勤劳动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方式常态化获取“爱心积分”,用积分兑换实物,着力构建“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好乡村”的良好氛围,促进扶贫与扶志、扶德并行,物质与思想脱贫同步,激发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