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市县新闻

豆角产业让刘家庄村大变样

  8月21日上午9时,家住方山县积翠乡刘家庄村的郭凤兰一家人在自家豆角地里已经忙活了三个多钟头,她家今年种植了1.6亩架豆角,目前,豆角上市已经近半个月的时间了。
  51岁的贫困户郭凤兰向记者细算了她家种植豆角的一笔“幸福账”。她说:“今年种植架豆角遇上好时候了,扶贫工作队不仅免费提供种子,还负责技术指导。我种了1.6亩,已经摘了两千多斤了,就是今年天旱1亩6分架豆角最不行也要产下7000来斤豆角了,按最低一元的价钱算,也能收入7000多块钱,是种谷子、玉米收成的6倍还多了。”在对比种植谷子、玉米和豆角带来的收益时,明显能看到说起豆角时村民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意。
  在刘家庄村,从架豆角种植中“掘金”的人还有很多。今年,全村种植架豆角近400亩,实现了全村398户969口人的全覆盖。去年,刘家庄村仅架豆角产业一项人均就可增收1500元,今年有望达到2000多元。
  传统的豆角种植产业,何以在刘家庄村做成百万元的产业?
  “村‘两委’搭台,工作队发力,做好产销服务,确保群众稳产增收。”这是当兵出身的村党支部书记赵光明给出的答案。
  据了解,刘家庄村群众素有种植豆角的习惯,但以往都是零星种植,如扩大种植规模,销路是个大难题。
  为了打消群众的顾虑,刘家庄村村支“两委”和扶贫工作队,一方面瞄准做蔬菜流通生意的本土致富能人,动员其带动群众致富;另一方面工作队主动联系市直相关单位,寻求帮助。
  在一番动员后,本村一直做蔬菜生意的刘小红在自家门前设立了收购点,负责收购豆角外销。工作队针对贫困户无资金、无技术,以及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的情况,向有种植意向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并与市直部分单位达成了定量、保底收购的协议。
  村委会主任申吉红告诉记者:“由于提前谋划了销路,村里群众没有了后顾之忧,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豆角种植亩数由去年的不足300多亩增加到今年的400多亩。目前,全村已经销售40万斤豆角,每斤豆角价格不等,最低时1元,最高时上过1.6元。”
  2017年,刘家庄村实现了整村脱贫,为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工作队针对村里有传统种植蔬菜的基础,专门邀请省农业厅专家在对村里土质进行测土配方的同时,就气候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发展晋菜豆三号。
  来自吕梁市团市委驻刘家庄村第一书记刘军告诉记者:“村里豆角由于卖相好、品质好,在外面很抢手,这跟本地良好的土质气候环境有关。去年全村共销售豆角150多万公斤,今年就是天旱也有望突破180万斤,按照最低每斤1元的价格销售,也可收入180万元,刘家庄村依托豆角产业,让群众过上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肖继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8-25期

  • 第2019-08-24期

  • 第2019-08-23期

  • 第2019-08-22期

  • 第2019-08-21期

  • 第2019-08-20期

  • 第2019-08-19期

  • 第2019-08-18期

  • 第2019-08-17期

  • 第2019-08-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