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结婚率再创新低,原因到底在哪里?

  • 太原市湖滨广场相亲角琳琅满目的征婚信息。本报记者 郝薇 摄

  •   今年36岁的吴女士,被上了热搜的一条关于我国结婚率创新低的新闻,熨平了那颗恨嫁的心,“不是我不想结婚,而是结婚晚是如今的流行趋势,越发达的地区越流行晚婚。”
      在城市,到了结婚年龄一定要结婚吗?如今的答案是“不”!在一组组冰冷的数据面前,流传中国千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古训,已经被改写。随着晚婚、不婚一族的日益壮大,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结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适龄青年的终极目的。
      结不起婚、适龄年龄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这些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都成为结婚率屡创新低的导火索。在中国结个婚,真的越来越不容易!
      适婚年龄推迟:大势所趋?
      结婚率屡创新低?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下近10年来新低。从不同省份差异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越低,2018年全国结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浙江为5.9%,为倒数第二。广东、北京、天津等地的结婚率也偏低。
      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就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
      从1990年到2015年,我国的结婚年龄明显推迟。1990年30岁的未婚比例为5%,而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15.5%,增加了2倍,近几年还呈现出加速趋势。从全国人口普查情况来看,北京、上海的适婚群体在婚姻推迟上要更严重,在2010年,北京市适婚青年在达到35、40岁时的结婚率都分别达到92%、97%,上海的这一数据分别为94%、97%,全国对应的数据分布为95%、97%。
      此外,高学历女性和低学历男性是我国婚姻市场上的弱者,尤其是硕士及以上女性的结婚率比女性整体的结婚率略低。
      还有一个影响结婚率走低的原因,是人口出生率下降,社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出生率为7.2‰,辽宁为6.39‰,天津为6.67‰,这些地区城镇化率较高,2018年天津城镇化率为83.15%,辽宁城镇化率为68.10%,而贵州只有47.52%,青海为54.47%。由此可见,发达地区一般出生率低,同时结婚率也很低;而城市化发展程度越高,结婚率就会越低。
      有专家认为,结婚率降低是正常现象,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加快,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社会的包容也越来越高。不过,从提高生育率的角度看,还是应该拿出办法来促进年轻人结婚、生育。无论是前几年全面放开二孩,还是不久前在个税改革中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我们均能看到政策导向。
      婚育成本高:这个婚结不起
      结一个婚到底需要多少成本?
      先来算一笔账:两个人结婚,先抛开结婚前的恋爱账单不谈。在太原,结婚前,准夫妻俩要买一套房,以100平米总价150万元,贷款首付50万元计算;购置一辆车,以15万元计算;彩礼20万元起步……新时代“三大件”,至少要花费近100万元。
      今年30岁的王先生和女朋友相处两年多,原本两人已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但女方家28万元的高额彩礼,让两年半的感情摇摇欲坠。王先生月收入6000元,远在长治某县城的父母为其在太原购置了一套首付40万元,月供3000余元的婚房。除去15万元装修金和一辆12万元的轿车之外,父母再也没有能力出得起这笔彩礼钱。多次协商无果后,两人的婚事无限期推迟。
      “这个婚,我实在结不起!”王先生的无奈道出了时下多数年轻人的心里话。
      相比之下,王先生的条件还没有那么糟。“没房没车没存款,只有一颗恨娶的心。以我的条件谁肯嫁给我?”家在农村的小刘,2016年从省城某高校毕业。在太原打工几个年头的他,每月赚的工资除吃喝租房外所剩无几。曾经谈过一个女朋友,但面对女方家坚持要准备一套婚房的要求,小刘望而却步,主动和女朋友分手。
      和一些男士想结婚却结不起婚相比,白女士“我不拒绝结婚,但是一想到婚后,我和另一半要负担不菲的房贷、成本高昂的教育支出,要负担四个老人的家用……作为一个90后,叫我情何以堪?”白女士今年29岁,在某知名民企工作的她,有不菲的稳定收入,不用负担房贷,每周逛街吃喝之外,还会去健身房、旅游……她认为,自己和同龄的已婚朋友相比,少了柴米油盐的牵绊,过得更加有质量。
      随着城市化的提升,婚姻经济压力也随之上升。比如高房价,抑制了很多年轻人结婚的愿望。婚姻更成为一个双方家庭的经济行为,这就会加大磨合、协商时间,从而延长了年轻人的平均婚龄。
      婚姻还意味着生育,结婚后生子和育儿的支出也是一种压力。所以,某种程度上,城市化也使人失去了结婚的自由。
      难觅另一半:剩男剩女多
      今年36岁的陈女士,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尽管在人前极力掩饰自己待嫁的那颗心,但每次给好友打电话,心中的防线瞬间崩塌。同学家的孩子都快小学毕业了,而她依然形单影只,行情一日不如一日。
      9月8日,一直抱着守株待兔心态的陈女士鼓起勇气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湖滨会堂相亲角,登记征婚信息。在问清楚陈女士的各方面信息后,一位婚介所的大姐告诉陈女士,以后会不定期向她推送适龄男士的信息,直到她找到满意的为止。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陈女士给聚集在此的几个婚介个体户都留下了信息。作为大龄剩女,陈女士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边给介绍适龄男性的亲朋好友越来越少。实际情况也是信息越来越少。
      红缘信息共享站的孙老师说,相比前两年,登记征婚信息的人越来越多,而登记信息的女性比男性多,小到20岁出头,大到80来岁的征婚者,都苦于信息匮乏,只有通过婚介来“千里姻缘一线牵”。
      孙老师把自己整理的10000余名征婚客户的资料,打印好分类成册,男、女未婚,男、女离异,男、女丧偶,工作在北京、天津的男性、女性,其他省市的男性、女性……每一本都有每一位征婚者的信息,从身高、属相、体重、年龄到职业、单位和简要背景都打印成表格,装订成十几本册子。一眼望过去,似乎有在超市里挑选商品的感觉。
      有专家认为,如今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上地位在提升,对自己的生活有决定权,也有自主经济能力,很多情况下不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结婚意味着要考虑房子、孩子教育、双方父母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所以有的年轻人并不急着结婚。
      曾有机构做过调研,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不着急结婚?调查显示:67.5%的受访青年归因于婚育成本高,不敢轻易走入婚姻;61.9%的受访青年归因于生活节奏快,没时间经营感情和婚姻。

    本报记者 郝薇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9-23期

    • 第2019-09-22期

    • 第2019-09-21期

    • 第2019-09-20期

    • 第2019-09-19期

    • 第2019-09-18期

    • 第2019-09-17期

    • 第2019-09-13期

    • 第2019-09-12期

    • 第2019-09-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