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结婚率下降的新闻,让不少国人议论。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晚婚,初婚时间进一步推迟了。另外,结婚率的下降与人口结构关系很大,随着老龄化的发展,结婚适龄人口的比重在相应减少,这必然会导致一般结婚率的下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生活成本在上升。对于婚姻本身来讲,结婚不是单纯的两个人的结合,而是涉及很多方面,是各种各样的资源的搭配,情况非常复杂。
近年来,中国的结婚率、生育率都会不断下降,这是一个趋势。种种数据显示:结婚年龄在不断上升,结婚意愿在不断下降,包括生育意愿。
对于这一情况,政府和社会如何出手相助?有专家认为,“助力脱单”这一需求广泛明显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的领域,尤其需要公共组织的积极发力。以往诸多经验案例表明,如果将牵线搭桥完全交给盈利为目的的中介,在目前该领域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不论公信力和安全性,都难以保证。对单身人士而言,这无疑于雪上加霜、多重伤害。
在此情形之下,民政部门等公共组织就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出现。首先要对辖区内的单身人口情况和结构有一些基本的摸底;关键是,能够多出面组织一些有特色有区分度的、匹配度较高的联谊派对,为单身群体打通婚恋信息的壁垒;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还要做到线上线下融合,提高互动的效率。
而单身人士也应以对社会和家人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来审视自身的婚姻问题。减少对网络产品和虚拟社交的依赖,改变懒散及各种宅的生活习惯,以开放包容姿态来面对生活。
本报记者 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