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帮“独抚妈妈”抱团取暖

  • 父母在太原市湖滨广场相亲角替子女征婚。  本报记者 李若男 摄

  •   “现代社会离婚率高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城市独抚妈妈大约为农村的5倍,随着离婚人数的增加,“独抚妈妈”也随之增加。超过50%的家庭离婚后孩子都由妈妈抚养,而妈妈的情绪、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快速调整,不仅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现在最难的是怎么接触这些群体,与她们建立一个良好的连接。”马克说。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一个新词“独抚妈妈”,指因离异、丧偶及其他情况,形成事实独自抚养未成年孩子的母亲。马克就是山西首家做“独抚妈妈”公益项目的星原心理工作室的一名心理咨询师。他告诉记者,根据对1000名“独抚妈妈”调研统计,超六成“独抚妈妈”有心理辅导要求,其表现主要集中在焦虑、对婚姻恐惧、安全感低、社会无助感强烈、家庭观念缺失、对孩子教育与陪伴需求紧缺等。而这些心理现象,会普遍产生轻至中度焦虑,并有自杀倾向;安全感降低,导致与孩子分离恐惧感增加,对孩子情感绑架,以及过度参与孩子成长,孩子普遍产生社交障碍;对社会无助感,会导致出现社会融入度低,在工作岗位频繁跳槽,社会工作能力普遍降低,失业率增高,明显增加自身经济压力等种种问题。所以“独抚妈妈”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独抚妈妈”爱心项目,就是基于上述状况而成立。通过心理咨询师团队全面介入,给予“独抚妈妈”心理赋能。改善认知,重拾信心,整理和整合其现有资源提升心理应对模式,进而使其重新回归阳光、独立、自信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消除“独抚妈妈”焦虑情绪,正视家庭观念,增加社会融入度,改善经济状况,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以最佳状态成长与面对社会。同时结合多方位社会助力,让“独抚妈妈”能够在心理应对、经济压力、亲子教育等全面独立与正向。
      “从业十年的这段时间内,一直在逐渐积累这方面的信息,3年前就有了这个想法,每个‘独抚妈妈’面临的现状不同,需要有地方宣泄情绪和改变认知,如果有人能陪伴支持她们在最难的阶段调整后再重新前行,那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马克讲道,“独抚妈妈”爱心项目以心理支持为核心服务,生活助力为外围服务。通过互助小组、个案咨询、成长课程等心理赋能方式,改善“独抚妈妈”心理应对方式。同时提供相关法律及财务咨询、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未成年人互助托管服务等。联合更多社会公共资源,实现独抚群体的自助、互助,帮助独抚家庭重整,促进独抚孩子人格健康发展。
      过去三年的工作,他们帮助300多名“独抚妈妈”重新回归阳光、自信、独立的状态,社会融入度明显增加。其中50%的“独抚妈妈”重新组建家庭。80%的“独抚妈妈”经济独立并积极参与社会义工组织回报社会。希望将来有更多的“独抚妈妈”知道这个公益项目,能抱团取暖,获取前进的力量。

    本报记者 李若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9-23期

    • 第2019-09-22期

    • 第2019-09-21期

    • 第2019-09-20期

    • 第2019-09-19期

    • 第2019-09-18期

    • 第2019-09-17期

    • 第2019-09-13期

    • 第2019-09-12期

    • 第2019-09-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