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岗位从业九年后,笔者有幸到乡镇挂职扶贫,全程参与了岢岚县宋家沟乡脱贫摘帽最后两年的艰苦实践。期间,笔者对扶贫报道如何呈现并引导贫困群体的价值观进行研究,发现扶贫新闻在为贫困群众提供信息的同时,又强化着他们所认知的精准扶贫。当前的扶贫报道缺乏贫困群众视角,过于强调各地各级帮扶成效,这无助于贫困群体正确认识自身不仅是精准扶贫的对象,更是精准脱贫的主体,不利于改造贫困地区根深蒂固的贫困文化。
一、消除贫困重在改造贫困文化
消除贫困必须正视贫困文化。缺少生产生活物资是贫困的表象,背后是发展能力不足、社会存在感弱化、贫困文化代际传递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根深蒂固的贫困文化,推动贫困群体尽力回避社会,加深了个人对外界环境具有调适机制,正如俗话所说“靠穷吃穷”。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求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如果扶贫报道过于突出各地各级的帮扶作用,反而助长贫困群体的“等、靠、要”心理,加剧“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不良现象。作为精准扶贫参与者,新闻媒体有责任推出大量以群众为本的扶贫报道,以人文情怀理解贫困群体那种消极适应态度,共同构建扶贫信息传播的新话语,推动改造不适宜的贫困文化,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构建精准脱贫的社会基础。
到2020年的扶贫攻坚战完成后,扶贫工作重点将从主要消除绝对贫困转向缓解相对贫困,破除贫困文化制约的意义尤为凸显。而持久发力消除贫困文化,尤其是斩断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建设扶贫信息传播的新话语,新闻媒体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二、扶贫报道普遍缺失贫困群体话语权
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传统党媒肩负担当做深扶贫报道,新兴媒体也纷纷把扶贫选题纳入议程设置,让全社会密切关注着扶贫攻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大量扶贫报道聚焦各地各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作为成效,通过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型案例,挖掘可推广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为脱贫攻坚战提供信息服务、营造舆论支持、聚合社会力量。集中呈现为贫困人口干了什么、怎么干的、还准备干什么,成为扶贫报道价值取向的普遍原则和主要途径。
分析当前大量的扶贫报道,贫困群体话语权缺失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从新闻信源上看,直接源于党委政府的信源占据扶贫报道的大部分内容,就是来自贫困群众信源也更多是为了印证各地各级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效;从报道主题上看,反映精准扶贫措施效果的报道远多于讲述贫困群众奋斗脱贫的故事;从导向基调上看,彰显党政精准扶贫工作的篇幅远多于反映贫困群体呼声、诉求的篇幅。
扶贫报道强调各地各级对贫困户的帮扶和引导,虽然也是在为贫困群体说话办事,但二者之间肯定会有偏差。各地扶贫实践在贫困群体眼中往往被简化为项目的实施,甚至被简化为直接给钱给物,反而进一步强化受帮扶被教育的“弱者”角色。贫困群体的认知、思考和做事的方式,不一定能得以完全表达,导致全社会很难理解贫困群体并进行良好的文化互动,潜移默化地改变贫困群体自己对现状的看法、对环境的看法、对发展的看法,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打破贫困文化桎梏。
三、让群众真正成为扶贫报道的主角
让群众成为扶贫报道的主角,对其走出贫困文化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今后的扶贫报道应注重从表达的精准化入手,在解读精准扶贫政策、讲述精准脱贫故事中,减少扶贫报道中贫困群众被“代言”的现状,多一些贫困群众的视角,提高扶贫宣传的供给质量,以媒体特有的力量,推动消除贫困文化的负面影响。
(一)从脱贫群众视角报道扶贫工作经验。精准扶贫成效前所未有,创造出了大量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如果总是借贫困群众之口,说党委政府想要说的话,甚至是采访者自己要说的话,这样的扶贫报道无形中就远离了贫困群众,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扶贫经验和政策难以获得他们认可。面向贫困群体介绍脱贫经验和政策,理应调整新闻报道视角,少些“从上往下看”,多点“从下往上看”,让贫困群众多“发声”、多“点菜”,让他们感到可行可信,并主动借鉴实践。
(二)用接地气的报道反映贫困群体心路历程。如何消除贫困群体对自身处境的无助感,激发其内生动力,需要建立在理解贫困群体对自身所处生产生活环境的认知上。扶贫报道只有建立在贫困人群自己对生活、对环境、对发展的看法的基础上,通过真实、新鲜、感人的故事,以口语化、形象化、生活化的语言,反映出群众在精准脱贫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表达其利益诉求,才能拉近与贫困群众的距离,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引领作用。
(三)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核心构建扶贫信息传播新话语。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也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战略诉求。共享发展理念理所当然是脱贫攻坚与扶贫报道之间建立精准表达关系的连接点。因此,扶贫报道既要客观报道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现状,以真实可感的新闻故事、图片,更深层地触动人心,动员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精准扶贫事业中来,也要坚持以事实说服人,消除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误解,让共享发展的理念和信息更广泛地触达社会各个角落。 (作者单位:山西工人报社)
李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