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冲击下,体验式消费成为王道。
相比于成人,体验式消费对儿童的吸引力更大,儿童业态相对于其他业态在抗电商吸引客流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走访中记者看到,太原几乎所有新开的购物中心都有儿童业态。儿童零售、儿童服务、儿童教育、儿童体验项目在各大商场都很常见,儿童业态几乎成为新增购物中心的标配。
商场打“亲子”牌,面向儿童的体验式业态增多
“有了孩子后,周末再去商场不是去买衣服,而是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3岁孩子的母亲杨静告诉记者,自己现在逛商场往往先是带着孩子上亲子互动课,再参加手工制作培训,中午去儿童主题餐厅吃饭,下午去室内儿童游乐园。
如今,亲子消费的热潮已经席卷传统商业区。记者看到,在省城太原“亲子消费”的热潮方兴未艾,很多大型商业项目都引入了相关业态:早教中心、儿童娱乐、儿童用品销售……这些“赚孩子钱”的商业,一方面显示了家长们对育儿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给商圈带来了客流增长。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实体零售业遇冷的背景下,实体零售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便是由亲子消费带动。
省城太原的商业面积和同等城市相比相当可观,业态同质化困扰下,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实现差异化经营。在餐饮业态的比重不断增加后,消费者除了去商场“逛吃”外,还能做什么?不少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儿童业态,亲子市场逐渐成为了各领域的关注焦点。
记者走访了省城多家大型商场,发现不少商场增加了儿童业态相关的设施,一些新近开业的项目更将儿童业态作为主打方向。
儿童乐园、亲子早教培训机构、小火车……在北美N1艺术购物中心,记者发现,除了传统的童装、婴幼儿用品等,众多儿童游乐项目开始占据越来越多位置,绚丽可爱的卡通元素更是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
家长舍得花钱,“娃娃消费”带热大商场
记者走访时发现,商场内娱乐项目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各种大型游乐设施玩一次几十元是很普遍的,可关键是,孩子会只玩一次就罢休吗?看着一个个兴奋的孩子,这消费可见一斑。
商场争当“游乐园”,消费者怎么看呢?“一提起商场,我现在首先想到的不是护肤品和漂亮衣服,而是哪家商场最好玩,可以带儿子去‘消磨’时间。”家住太原市北张小区的黄女士儿子正好5岁,正处于爱玩爱闹的时期,自己带一会儿就觉得吃力,可以让儿子玩得高兴的商场成为她的“救星”,“孩子们有吃有喝有玩,完成了我一站式带娃的诉求,商场确实是个好地方。”
张先生对省城某商场的儿童设施也表示强烈点赞:“天气冷了也不知道带孩子去哪玩,出去怕吹风感冒,总是让他闷在家里也不行。到商场里气温比较恒定,而且也有WIFI,在旁边等候也不无聊,或者跟孩子一起玩,增进跟孩子的感情,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儿童主题”业态不一定能为商场直接创造丰厚的利润,但其对整体客流量和“全家性消费”的拉动不可忽视。
作为标签引流,“成人消费”借力不易
成人客流虽然能够引进来,但“成人消费”想借力亲子消费实现增长却不容易。记者走访发现,与商场亲子消费区里“童声鼎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隔不远的服饰、珠宝、家居等传统“成人消费”区域却是不温不火。
“虽然不少大人带着孩子一待至少大半天,但都是上完课、去游乐场做完游戏就回家,抱着孩子,大人也没什么心情和精力逛商场。”省城某商场一名女装品牌的营业员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亲子业态数量饱和、风格相似,也导致其在红火一阵后就陷入人气难以提升的怪圈。
“虽然占了四分之一的面积,但并不代表儿童商业能为商场直接创造相当的利润。”省城某商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儿童业态的租金承受力有限,参与人员数量相对固定,数量饱和之后,营业额就难以增长,更适合作为商场的某种标签吸引客流,真正为商场赚钱的还要依靠零售和餐饮业态。
较快聚集人气,想持续盈利还需“加码”亲子项目
尽管大多数商场凭借亲子消费短时间内收获不少人气,但当消费者新鲜感褪去,反而成了整个商场转型之路上的“减速带”。如何让亲子消费持续为商场盈利,仍然是摆在众多商场面前的必修课。
利用线上营销将用户吸引到现场,再通过优质产品及服务形成口碑则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之道。有着多年儿童产品销售经验的李琳认为,“年轻的家长才是亲子消费的决策主力,他们往往会通过点评类APP进行搜索,只要线上推广的活动吸引人,客流自然会来,不怕孩子不喜欢,家长们不消费。”
“让家长和孩子有体验感,亲子消费业态就成功了一半。”业内专家认为,80后、90后逐渐成为家庭消费的主流,这也是亲子采摘、亲子游持续火爆的原因,商场综合体若想持续盈利,仍需要开发更多有特色的亲子消费的项目,同时调整周边商铺的配套性和协调性。
本报记者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