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正值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让消费者在“防疫”的同时也要注意“防骗”,日前,农行山西省分行积极组织开展“3·15”金融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折页、发送短信、播放宣传视频等多样化的线上宣传方式提升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看清新骗局:帮消费者守好“钱袋子”
为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帮助消费者守好“钱袋子”,农行山西省分行针对日前兴起的新骗局进行了归纳整理。
信贷新骗局,合同要看清。随着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线上信贷这种方便高效的贷款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借款用户的青睐。然而,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监管的漏洞,通过社交网络、电话、短信等各种途径,骗取借款人签订“阴阳合同”、虚假合同、虚增债务等违法文件,使用户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莫信不明短信,擦亮双眼理财。面对手机上收到的各式各样的诈骗短信和电话,人们总是防不胜防,这些戴着“面具”的骗子,在手机的另一端上演着各种“假面舞会”。凡是高收益,必定高风险,不要轻信不明来源短信或销售人员关于产品的吹捧。
提高警惕防诈欺,正规渠道献爱心。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法分子借疫情募捐进行网络诈骗,特别是老年人很容易上当受骗。当前疫情捐款需通过官方正规渠道,非常时期要警惕不法分子借机诈骗资金。
巧识代办猫腻:办卡还是要走正规渠道
近日,市民王先生急匆匆地跑到农行山西省分行某支行网点要求办理借记卡及网银业务,当该支行大堂经理照例询问王先生办卡用途时,王先生表示用于缴存大额信用卡保证金。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该支行大堂经理觉得王先生办卡理由不合理,便对王先生进行了仔细询问。“我是接到你们农行信用卡经理的电话才来办卡的,他告诉我办理一张农行借记卡,然后开通K宝介质网银,只要通过网银交10万元保证金,我就可以拥有一张20万元额度的信用卡。”王先生说,由于个人征信记录不良,一直都不能办理大额信用卡,突如其来的电话令他心动不已。至此,该支行大堂经理已然断定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随即向王先生耐心讲解了诈骗的有关知识,并介绍了农行信用卡业务的正规办理途径,最终避免了客户的资金损失。
该支行大堂经理提醒广大消费者,近来,早已销声匿迹的大额信用卡代办骗局重出江湖。消费者办理信用卡要通过网点或官方渠道办理,无需交存保证金,也无需先行办理借记卡及电子银行。若非恶意造成的征信不良,可通过相关渠道进行补救后办理。
预防诈骗:从保护个人信息做起
在如今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各类互联网企业、商户在长期经营中逐渐形成并积累了用户信息数据库。在此形势下,金融消费者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害显得至关重要。
农行山西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需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更换手机时及时删除个人信息。存储有个人账户资料的手机在出售转让前,务必做好彻底清理或恢复出厂设置;二是谨慎使用公共WiFi;三是朋友圈内不随意晒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在社交软件上晒一些含有个人信息的照片,如护照、火车票、机票、登机牌等照片;四是不轻易填写(网上)调查问卷。
本报实习记者李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