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媒体报道,为优化全省创新生态,我省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事业单位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通过直接考核方式进行,不将大学排名作为限制性条件,不搞学历“一刀切”。
这意味着我省正在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给有识之士一个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
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通常情况下,学历高和能力高成正比;学历低和能力低往往也有关联。正如网上一位HR所言,当他知道对方是什么学历时,就大概能想象对方在高中在干什么,大学在干什么,主观能动性怎么样……进而得到这个人比较粗浅的人生成长轨迹,然后有一个初步印象:对方在面对工作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会如何完成,完成得怎样。
当然,这个判断不是特别准,但也错不了太远。
在这一理念下,唯学历甚至是第一学历开始成风,学不仅是职场上的敲门砖,并逐渐成为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硬杠杠”。作为第一道筛子,它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地砍下了太多人。如今,一打开招聘网站,学历要求清一色的“本科及以上”;一流高校基本不进“土鳖”博士,“海龟”还要美国一流大学的。二三方阵的高校也在抢“海龟”,但对“土鳖”,不论博士哪儿毕业,本科一律要求是“985”或“211”院校,否则没门。这,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切。
我们不否认,“985”或“211”院校或者“双一流”“名校”毕业生成才的概率客观上要高一些。不过,凡事都可能会出现例外。现实中,也有少数的低学历者,在某一领域建树不凡。
我省的这一做法,就是不以学历论英雄,给事业单位充分的用人自主权,让他们根据需要招揽适合自己的人才。比如,在山西,职业院校可以破除学历限制,引进一些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双师型”(技师+教师)人才(在讲台上,他们满腹经纶、口若悬河;在车间里,他们操作熟练、技艺精湛),一些中学可以引进一些非“双一流”“名校”毕业但高考单科成绩突出者,等等。
对于年轻一代,他们可以尽力让自己不输在就业的起跑线上,利用这个公平的就业平台,在实践中让自己快速成长,部分高情商者甚至可能成为参天大树。
山西也会因此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在善聚善用各类人才中,为本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
天道酬勤。学历不过是起点,能力才决定终点,年轻一代者,加油吧!
贠娟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