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盲盒经济:挖掘“未知”的魅力

  • 30元扫一次可以得到一个盒子,盒子里可能有超值产品——疫情期间,曾相当火爆的盲盒玩法“心愿盒子”显得有些冷清。本报记者王蕾 摄

  •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用电影《阿甘正传》里的这句台词来形容近两年大火的盲盒,似乎再贴切不过。能让60岁玩家一年内不断消费,原价不足百元却在二手市场炒到上千元,这就是当下盲盒的魅力。
      刚刚过去的“618”也显示出盲盒经济的崛起:京东数据显示,6月18日当日,玩具乐器成交额同比增长7倍,以盲盒为代表的潮流玩具增长则更为明显,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12倍。在此背景下,大大激活的潮流玩具市场不仅吸引了传统玩具企业纷纷入局,甚至连主业为激光智能设备制造的企业也站上风口。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盲盒市场规模超百亿元,但头部玩家寥寥,行业格局随时会因巨头的进入而重塑。

    似曾相识的玩法

      盲盒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盒子里装着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手办(即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就这点看,这和买彩票或者赌石也有些相似,都有赌运气的成分。
      接触后不难发现,盲盒的“套路”有点像“80后”们小时候收集干脆面里的人物卡,也有点像商场里的玩具扭蛋机。
      “潮玩盲盒的玩法可以追溯到日本的扭蛋市场。扭蛋通常指放置于一个半透明塑料壳中的动漫IP模型,日本扭蛋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出现。消费者向扭蛋机投入硬币后,将随机获取一个扭蛋,玩家无法指定自己想要获得的那一款。”太原的盲盒玩家周倩告诉记者,扭蛋的不同系列有固定的数量,如果集齐某一系列的所有模型,全套出售能卖更高的价格。
      周倩从2010年开始接触盲盒这类潮流玩具,十年间她收集了上千款产品。“同一款IP的不同设计、不同规格的玩偶,我就有100多个,没办法,就是喜欢。”周倩告诉记者,为了集齐一些特别款,她还关注了若干二手交易平台。在她看来,买盲盒、拆盲盒、卖盲盒、再收盲盒,已经是玩家间的常规操作。
      90后太原市民小王非常喜欢打游戏和看动漫,他家里有一整个玻璃柜子的手办,其中一些热门款售价都在数千元。出于好奇,他也买过几次盲盒。从他展示的一份淘宝订单记录上可见,一款动漫英雄的盲盒购买价是139元。记者在这家盲盒网店里看到店家打出了“价值远大于支付金额”的宣传语。不过,对于拆开的盲盒是否物有所值,小王并不太在意:“这个东西就是看运气。”

    潮玩界的“印钞机”

      记者从二手平台“闲鱼”提供的数据来看,目前平台上有42万玩家在交易盲盒。这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相比于原先的零售价涨了近39倍。
      这个价格差距正应了那句盲盒发烧友们自嘲的话:“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正是得益于国内潮流玩具、盲盒市场的爆发,过去几年国内潮玩龙头企业泡泡玛特赚得盆满钵满,并已于6月初进军港股。
      记者了解到,2017—2019年期间,泡泡玛特营收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和16.83亿元,连续两年同比增幅超过225%;净利润方面,这三年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和4.51亿元。泡泡玛特在今年的招股书中还称,按零售价值计,其市场份额为8.5%,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潮流玩具品牌。
      玩家看中盲盒的IP价值,对盲盒企业来说,能否选对IP决定了公司的命运。以泡泡玛特为例,2016年前连续亏损3年,而在2016当年签约了“MOL-LY”这个小女孩形象的IP后,公司业绩反转。2017年至2019年,“MOL-LY”系列产品带来的收益分别占其总收益的26.3%、42.6%与27.4%。目前其运营85个IP,包括MOL-LY、DIMOO等12个自有IP,PUCKY、theMonsters等22个独家IP,还有米老鼠、HelloKitty等51个非独家IP。过去三年泡泡玛特毛利率由47.6%增长到接近65%,主要是由于毛利相对较高的自主开发IP占比增加。
      据统计,依靠售卖极受欢迎的IP相关潮流玩具和盲盒,泡泡玛特的毛利率超过60%。

    盲盒能够火多久?

      记者采访中获悉,目前市面上售卖的盲盒多是手游或动漫周边。有的是在一个IP下推出多个成套系列,加上限量款、隐藏款等,刺激拥趸消费,吸引嗅觉灵敏的厂商纷纷参与。
      去年,创业板公司金运激光参股拥有盲盒业务的玩偶一号,并完成首批无人零售终端交付。
      始终贯彻以IP为核心的战略奥飞娱乐,拥有“超级飞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众多IP资源。带着自家IP进军,奥飞娱乐正在攻占盲盒市场。奥飞娱乐相关负责人在微博透露:“知名动漫IP和奥飞优秀供应链、渠道及推广能力的优势结合,有望给市场带来更多高品质手办等产品。”
      当然,对于许多盲盒购买者来说,吸引他们的并不一定是所谓炒作的商机,更大可能还是出于对手办和周边本身的兴趣,甚至开盒时对“未知”的向往所带来的“多巴胺”快感。
      记者了解到,有许多潮玩以形象打动人,甚至没有故事依托,却拥有比较丰富的内容,从而形成线上和线下的社群。在一个太原盲盒交流群内记者看到,说起为什么喜欢买盲盒,不少爱好者自述:“觉得可爱、看着开心”、“可以很容易获得快乐。”
      “面对不断崛起的盲盒经济,有必要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上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对交易不透明以及各类违规炒作,及时清理打击,方能保证这一新兴行业能够良性长久运转。
      银河证券一位投资顾问向记者表示,一件商品的价格和意义,是人去赋予的。更多人相信其价值,才可能流通和有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金钱价值只是一个标尺,另一个标尺则是时间。近两年非常火的潮玩和盲盒能否一直获得青睐,还有待时间的检验。”这位投资顾问表示。

    本报记者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7-12期

    • 第2020-07-11期

    • 第2020-07-10期

    • 第2020-07-09期

    • 第2020-07-08期

    • 第2020-07-07期

    • 第2020-07-06期

    • 第2020-07-05期

    • 第2020-07-04期

    • 第2020-07-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