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论坛

关于构建我省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思考

  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使命就是通过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为转型综合改革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我们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转型发展、转型崛起,通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为全国同类省份提供借鉴参考。
  现代产业体系是代表生产、流通、组织与技术等未来发展方向的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围绕新产业加快培育新动能。因此,我们必须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现代产业发展壮大两方面入手双向发力,才能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步伐。
  首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作为山西的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短期内对吸纳就业、财税贡献和稳定经济的作用难以替代。当前要积极推进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工艺,在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方面,以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工业电子商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等为重点,开展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不断扩大先进产能、安全产能。同时要打通传统产品的全产品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做优传统产业。
  其次,培育现代产业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是以智慧经济为主导,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形态。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既要寻找各个产业的突破口,又要推进产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要走特色之路。要突出发展蔬菜、药材、水果等高产、高收益优势农产品,精心打造杂粮产业集群,一是扶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以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的农业产业联盟。二是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人文内涵,打造“山西古村游”“山西乡村文化游”等品牌。三是推进农业与加工流通业融合,健全农产品产加销体系,推广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搭建专业权威的信息咨询平台和农业商业交易平台,以实现农业精准营销、精准种植、精准农产品交易,推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
  在工业产业的发展上要走新兴之路。要扭住产业转型这个关键,继续大力实施千亿产业培育工程,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山西制造向“山西智造”的转变。一是培育清洁能源产业。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光伏基地项目和风电基地建设,大力推进生物质能项目建设,布局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能天然气等项目。加大煤层气(瓦斯)开采利用力度,积极推进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攻关。同时,加快建设电力新外送通道,提高晋电外送能力。二是培育新材料产业。以精深加工为方向,以气凝胶、磁性材料、碳纤维等为重点,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同时要瞄准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材料领域,积极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三是培育高端制造产业。在提升做强新能源汽车、煤机装备、节能环保等产品及高端装备生产的基础上,推动我省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在服务业产业的发展上要走多元之路。要加快推动消费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城乡消费结构,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步伐,一是抓住国发〔2017〕42号文件确定的构建连接“一带一路”大通道的规划,加快建设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完善物流基地、城市配送中心布局,科学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二是培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新业态,打造区域性生活消费综合体。三是推动“互联网+”新业态发展,为新兴服务业创业提供优惠措施。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依托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聚焦重点行业和区域,着力在新兴金融、服务贸易、云计算大数据、研发设计咨询、新兴消费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集聚区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信息业产业的发展上要走创新之路。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机器人等领域谋划布局,推动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发挥好已初步形成的以百度云计算中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发掘和依托云计算的品牌效应,发展以软件、硬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产业,以数据中心、呼叫中心起步,逐步向客服中心、后台保障中心、软件测试中心、维护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民意调查中心延伸。三是围绕5G产业发展空间,开展软件设计服务、云计算产业、网络通信、大数据平台领域研究,探索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发展。
  在知识业产业的发展上要走合作之路。要继续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再提高,加快创新驱动,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为支撑,以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移为纽带,形成紧密的产学研联合,将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的市场化步伐。一是加大山西重点院校与信息技术企业的校企合作力度,将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将学校与企业资源进行信息共享,有针对性的培养高技术、创新型人才。二是推动高校形成高中低端人才培养渠道,重点加强相关学科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将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充分发挥各类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等平台的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化众创空间的特点,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孵化器为龙头,以民营投资和政府建设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互补位的孵化体系。
  在山西的转型发展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西既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要久久为功,正确的东西就要坚持下去,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按照省委提出的“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转型项目为主要突破口,凝心聚力促转型,为推动山西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作者:阳泉市统计局 许韶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7-17期

  • 第2020-07-16期

  • 第2020-07-15期

  • 第2020-07-14期

  • 第2020-07-13期

  • 第2020-07-12期

  • 第2020-07-11期

  • 第2020-07-10期

  • 第2020-07-09期

  • 第2020-07-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