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之滨,静谧夏夜,中铁十七局集团太(原)焦(作)高铁襄垣东站的机械轰鸣声划破长空。1297米的电缆沟施工现场,220名劳务工人、近30台机械设备正按照图纸设计、工序组织进行着大干作业,为本是燥热的空气又增添了些许“热度”。
7月15日凌晨1点,支模工人一衔接上岗,中铁十七局集团太焦高铁项目一工区总工程师冯鹏飞总算有短暂的一小时轮休时间,前脚刚踏进宿舍就因一通急促的电话眉头紧紧蹙在了一起。
“支模工人们数量不够,这可咋整?”项目工队队长黄超对着电话大喊着。
“作为中国铁路郑州局管段内唯一示范工程,施工组织跟不上,后续进度就得延误,那怎么行!这个工序是技术活必须专业人员干,谁都替不来!”冯鹏飞心里琢磨着。
太焦高铁是我国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主通道太原至郑州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底即将开通运营。目前施工的电缆沟工程,可是确保项目顺利通过8月1日全线静态验收的重要节点工程,原本20天的工期一下子被业主压缩至3天完成。与时间赛跑工序衔接尤为关键,从土方开挖、钢筋绑扎到支护模板、混凝土浇筑,冲刺1297米节点工期哪一环都不能掉链子。
此路不通走彼路。冯鹏飞在安抚好现场工人完成工序施工的同时,立刻召集现场工队负责人和攻坚组成员,全员行动连夜与襄垣、长治、太原等信誉优、专业强的劳务队联系,经过3个小时的多方协调,从太原、潞城找到28名专业技工,冯鹏飞这才舒了口气,但心却始终悬着,直到早上六点外援队伍“无缝衔接”进场作业才最终落了听。
“我们以‘大干60天,保线路开通’劳动竞赛为抓手,对标目标任务,制定务实举措。”项目经理高晓雷介绍,“集团公司成立保开通工作组,建立了剩余工程及提前介入组问题整改日报制度,分析困难成因,蹲点督导跟进。坚持‘24小时换班+一天两循环’工作考核制,将‘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纳入评价指标,奖优罚劣、真奖真罚,激励项目全员鏖战一线,砥砺攻坚。”
以信誉为纲,与时间较量。三天三夜,襄垣东站站场内1297米电缆沟、58个电缆井全部完成,按期通过第一阶段节点工期。项目剩余工程节点逐个突破,获得绿牌奖励11张,上半年信用评价斩获A级,赢得大西客专公司的肯定与信赖。
“承诺了,就义无反顾干下去!”头顶烈日,身扑现场,将施工标准精算到分毫的夏日最美“太焦黑”;行走于高铁线上,日均4万步,凭双脚、经验、智慧逐项克缺销号的“最强大脑”;肩扛信评重任,坚持现场盯控不松劲、资料填报当日毕的“时间管理大师”……在拼搏“保开通”目标的最前线,敢担当、能吃苦的决心和毅力早已内化为建设者践行诺言的“太焦精神”。
“把高铁修到家门口,能参与家乡建设,我很自豪。”望着无限延展的太焦高铁线,当地劳务工邓喜山内心满是憧憬。
本报记者王佳 通讯员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