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体经济如今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主力军”。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直播行业在此时异军突起。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足不出户就能“买买买”,“宅经济”迅速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除了李佳琦、薇娅这样的直播带货大咖外,众多明星都加入到直播带货的浪潮中。不仅如此,上到政府官员,下到普通百姓,都纷纷参与到直播行业,就连体育明星也“不甘寂寞”成了网红主播。
不难看出,“新个体经济”发展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开辟就业空间、带来新的活力。同时,新业态、新模式增多,也带来了对惯有思维的挑战。现在传统思维还未完全转变,社会对新业态就业的认识还未成熟,无论是从个人、家庭,还是学校,都可能存在误解。比如电竞行业,仍然有不少家长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如何让类似新职业得到社会认可,恐怕还需要引导和时间。
此外,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往往“新旧交织、破立并存”,传统治理思维和政策制度难以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矛盾更为凸显,例如业态治理“按行划片”的惯性思维,造成模式创新能力制约;数字化转型“单兵作战”的惯性思维,造成转型供给能力制约;生产资料“占有”的惯性思维,造成生产资料和要素制约等。
笔者认为,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顺应新个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政策,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给新业态新模式留足发展空间,发挥好数字经济新引擎作用,激发新的消费市场、就业形态和投资需求,才能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个就业充分、创业活跃的社会,是个有活力的社会,在新个体经济来临之时,围绕“新”字做文章不仅要把握新业态、新模式,配套的政策扶持、观念解放、监管变革,都应该同步更新。当前形势之下,全社会尽快接受和包容新个体,让新个体经济行稳致远,就是在释放内生动力、激活内部市场,这是民生利益所在,也是国家利益所在。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