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投资1.3亿元,完成改造小街小巷567条;总投资6亿余元,全区范围内新增绿化面积7.1万余亩;投入111万元,统一为全区11707名持证残疾人投保综合保障保险;投资2600余万元,解决5个乡镇5个村2.8万人的饮水安全……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盐湖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惠民实事,件件关乎群众利益
继2019年投资3亿多元、如期完成兑现10件惠民实事之后,2020年,盐湖区委、区政府再次向全区人民公开承诺要坚持久久为功办好“十件惠民实事”:实施完成新增6所公办幼儿园、23所普惠性幼儿园,实施高速出口绿化、通道绿化、特色公园绿化、南山生态修复四大造林绿化工程,将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对象生活保障金每人每月再提高50元,完成121条小街小巷提升改造和475条巷道照明亮化工程,推进1.1万座农村旱厕改造等,让更多群众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为了确保十件实事高质量完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现场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如今,运城西高速、南高速出入口绿化工程,一路一景、四季长青的东郭至柏口窑、席张至金井等通道绿化、荒滩绿化等“四大工程”已基本完工,新增绿化面积7.1万余亩;1910多万元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已及时足额发放至困难群众手中;6500座农村厕所按照群众认可的方式改造完成;东高玉村饮水管网项目、三路里集供水源水质提升工程和30处农村供水管网维修改造已经完成;北相公园五人制足球场已投入使用;11707名残疾人享受到一年期意外健康商业保险;东街、三家庄、南街等3所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已经或即将完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1559名幼儿财政补助646.77万元已拨付到位,其余的惠民实事正按照时序进度、按照程序和质量要求稳步推进。
十件实事,十道考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力攻坚、狠抓落实,切实将实事办好办成,确保年底前全部如期兑现,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盐湖区委、区政府的公开承诺掷地有声,各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人民群众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
改革创新,一切为了群众方便
“真是太方便了,不用到处跑,在医院一次性就办好了‘四证’,省时又省力。”盐湖区泓芝驿镇累德村村民杨翀开心地说。他怎么也没想到,不用出医院,只用三天时间就为刚出生的女儿办好了出生证、户口本、社保卡、预防接种证“四证”。
为解决新生儿“出生证明”“预防接种证”“户口簿”“社保卡”业务办理中多环节、多部门、来回跑等问题,盐湖区在全省率先启动新生儿“四证联办”集成改革,主动前移服务窗口、下沉便民事项,开发了“新生儿四证联办”办理平台,打破多部门串联申办的传统模式,并联办理公安、卫生、社保等7个部门业务,通过数据共享、网上流转、快递直送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新生儿“四证联办”业务,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便民利民,创造了“四证联办”改革成功经验,为运城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提供了借鉴和示范。
改革不停歇,便民无止境。盐湖区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创新推行了“证照同办”审批改革。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该区行政审批部门编制和公布了首批九个“一件事”,包括饭店、便利店、学校、运输公司、诊所等开办审批,以办好“一件事”为导向,再造审批流程,统一窗口受理,完善后台并联审批机制,健全合并勘验制度,实行一次告知、一次填表、一次联办、一次出件,真正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好,让企业和群众“只跑一次”。
群众埋怨的,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群众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做好的。根据群众反映,盐湖区围绕慢性病审批办理流程多、时间长、门槛高等突出问题,不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将慢性病审批权限下放至盐湖区人民医院,使审批鉴定更专业、更有效;减少审批流程,参保居民持相关证明到该院慢性病窗口申报,经过窗口工作人员初审,发放《慢性病鉴定表》,医院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评审,经区医保中心远程管理系统核准后,由区医院直接发证;细化服务措施,由区医疗集团牵头,通过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进行地毯式排查、全覆盖宣传,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行动不便、弱能失能等特殊人群,专门开通绿色通道,或组织人员送医上门、送卡上门,确保慢性病相关政策惠及更多群众。
小事不小,处处为了群众着想
7月14日,由盐湖区民政局和运城立明眼科医院携手开展的“视觉2020盐湖关爱行动”正式启动,医疗专家和工作人员深入到全区的112个社区,免费为居民的眼部进行疾病筛查和诊断,提供免费的眼健康咨询和检查服务,并为患有眼病的贫困户送上相应的补贴,确保存在眼疾的群众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减少眼病的发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盐湖区委、区政府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想群众所思所想,解群众所忧所难,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7年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182条小街小巷改造,改造总长27.4公里;2018年,投资4100万元,完成了192条小街小巷改造,改造总长29.4公里;2019年,投资6000万元,完成了193条小街小巷改造,改造总长27公里;2020年,拟投资2100万元,改造提升巷道105条、总长17.6公里;投资800万元,亮化巷道510条、总长66公里,让群众出行更便利。
——开通农机购置补贴手机APP,优化补贴核验工作流程,采取电话预约核验、视频远程核验、适当延后核验和上门核验等方式办理农机购置补贴,已下发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10.2万元,补贴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各类农业机械1795台件,受益农户1680户。
——面向返乡人员、贫困家庭子女、高校毕业大学生等开展为期10天的创业就业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并对学员进行后续跟进服务,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目前已培训创业人员2600余名,其中成功创业者达530余人。
——在去年完成“煤改电”19457户、“煤改气”969户的基础上,今年全区清洁取暖“煤改电”任务范围覆盖中心城区及周边16个乡镇办、130个村(社区),共计28861户,确保10月底之前完成任务,保障群众清洁温暖过冬。
——暑假来临,如何安置孩子成了很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盐湖区党群服务中心在红色放映厅安排播放历史电影、举办报告讲座、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在“四点半学校”和阳光课堂开展书法、剪纸、经典诵读等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堂;自习室和图书阅览室全天开放,并提供动感单车、模拟沙盘和影音室等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力求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本报记者王龙飞 通讯员乔靖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