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论坛

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看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2020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席卷而来。那段时期,每天都有各种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消息的轮番轰炸。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比2003年的“非典”,那时的信息传播主要以手机短信、论坛等,传播形式单一、速度慢,而现如今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进行传播,实时、形式多元化的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

1.及时准确报道疫情进展,体现主流媒体的权威

  抓住“时间”并在舆论中采取主动。而对“时间”的透彻理解是引领时尚舆论的前提。把握“时间”是为了紧跟疫情舆论的新闻,主流媒体应根据当前的情况、时间和时机来发布信息。
  一是通过及时发布可靠的信息来领导舆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是最迅速传播的疫情,感染范围最广,也是最难以预防和控制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如果有关的官方信息不及时发布,一些在线谣言可能会继续存在,从而引发在线舆论热点和恐慌。
  二是始终公开趋势信息以解决社会关注的问题。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已进入“即时”和“全时”状态。我们需要形成一个公众舆论导向矩阵,形成一个融合的媒体,并通过传统的和在线的媒体在一个全职的过程中揭示有关该疫情的重要信息。
  三是立即报告趋势信息,合理传达感受。疫情是周期性的,在早期阶段、扩散阶段、攻坚阶段、消退阶段和结束阶段,疫情的特征和公众舆论的重点有所不同。主流媒体根据“时刻”发展需要,选择正确的时机,根据互联网用户在线高峰期准确上报疫情信息,并合理地传达舆论。

2.主流媒体严控尺度

  控制“度”并控制舆论规则。理解“度”是指导公众对疫情看法的关键。了解“学位”是遵循有关疫情的公众舆论的结构定律,主流媒体需要了解其程度、大小、权力和法律。首先是披露有关整个疫情的信息。从测量的角度看,疫情和疫情预防和控制信息应基于公共需求,实时更新、持续监测,持续传播和多平台传播,确保接收公共信息的完整性和效率。其次是区分公众对趋势的看法,疫情之后,相关的舆论热点频繁发生。我们从规模上详细分析民意的内容,区分政治问题、学术问题和认知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指导方法。

3.疫情防控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的矛盾聚焦

  3.1传播主体的平等性与舆论引导主导性的矛盾
  网络社会的虚拟化和匿名性消除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鸿沟,并促进了交流的平等和言论自由。媒体给予大众的平等交流水平显示了大众的主体性,这客观地表明客观指导应该从传教者的思想转变为平等的听众。舆论引导主导性的确立,也应当从强制走向吸引,在吸引的基础上,真正确立具有高民众认同度的舆论引导主导性。
  3.2社会治理的稳定性与信息公开透明性的矛盾
  维持社会稳定是社会治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新冠肺炎的暴发试图通过信息管理来稳定人们的思想。信息隐藏和信息公开是信息的两种处理方式。事实是舆论指导的基础。社会治理部门错过了事实调查和舆论指导的时机,这严重损害了公众的信心,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并导致后续舆论引导的高昂成本。
  3.3舆情爆发的即时性与舆情应对滞后性的矛盾
  重大疫情由于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高度相关性,因而疫情的进展时刻牵动着人心。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导致公众舆论的迅速发布。同时,随着跨平台和多节点裂变传播,群体情感的表达正在加速舆论的产生和传播。另一方面,与过去的通信源明确而固定的情况相比,当前的通信主体是多样化的,舆情引爆点隐蔽,舆情监测难度大,难以提前应对。

4.疫情防控背景下网络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

  4.1网络舆论引导的价值之维
  (1)汹涌中定航向,把牢网络舆论引导的政治之舵。面对复杂的舆论生态,不仅要利用主流价值观来控制资本逻辑,而且还要面对激烈的意识形态冲突,敢于向错误观念亮剑,在激浊扬清中,使网络舆论引导不偏离正确航线。
  (2)寒夜中亮暖灯,注重网络舆论引导的人文关怀。舆论引导要加强对公众情绪的引导,在倾听个体声音的同时,引导公众认识到物理隔离不等于情感隔离,防止塑造对立与撕裂社会的言论出现。
  4.2网络舆论引导的内容之维
  以时效为优先,抢占网络舆论引导主动权。有必要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舆情监测中的应用,建立早期舆情预警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可预测性。另一方面,要形成“危机常态化”意识,提高危机公关能力,第一时间有效回应公众关切,减少虚假信息的生存空间。
  以吸引为核心,重塑网络舆论引导主导性。应当以受众需求为中心,从公众利益关切处入手,在为公众答疑解惑中,用科学与趣味并存、广度与深度兼具的内容吸引受众,实现网络舆论引导主导性的重构。
  4.3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之维
  (1)构建立体网络舆论引导格局,拓展舆论引导的覆盖面。从纵向看,有必要建立一个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并辐射不同的地理区域,以扩大网络舆论指导对现场叠加的影响。从横向看,要建立一个从微博到微信的多渠道网络舆论引导平台,通过占领各大分发渠道,在媒体融合中达到网络舆论引导效能的放大。
  (2)运用多维网络舆论引导模式,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受众的感官体验,跨越时空界限,聚集强大的力量抗击疫情,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感染力。
  (3)遵循分众网络舆论引导原则,提升舆论引导的有效性。网络舆论引导的目标不是一个庞大的模棱两可的群体,而是其内部高度分散且异质的。网络舆论引导通过大数据挖掘和用户画像,可以准确匹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然后准确返回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舆论引导信息。

结语

  增强网络舆情引导力、提升网络信息内容治理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治理系统和治理能力以及中国新闻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要加强舆论引导,温暖人民,建立与人民联系的充满信心的舆论氛围。(作者:山西日报社 王利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09-06期

  • 第2020-09-05期

  • 第2020-09-04期

  • 第2020-09-03期

  • 第2020-09-02期

  • 第2020-09-01期

  • 第2020-08-31期

  • 第2020-08-30期

  • 第2020-08-29期

  • 第2020-08-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