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谁来带”、“没人带孩子”已成为不少家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护,更牵动着众多市民的心。作为一个民生问题,我省今年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年底全省将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供全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解决部分宝爸宝妈带娃烦恼。
家住太原市并州东街烟厂宿舍的市民刘显示刚刚迎来二胎宝宝,夫妻俩喜悦中掺杂着些许烦恼。“大宝刚上小学,每天还要家长复习功课,二宝又在嗷嗷待哺,父母们年龄都大了,身体状况也在走下坡路,我俩这双职工怎么才能把两个孩子都带好呢?”刘先生表示,一边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实施,一边是3岁以下婴幼儿“无所依托”,类似的“带娃烦恼”是很多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
让人欣慰的是,我省今年公布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发展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各地按照标准和规范,在新建居住区时建设与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并实现同步规划、建设、验收、交付;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通过购置、置换、租赁方式配套。
各地可采取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用人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形式,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有条件的可向附近居民开放。幼儿园也可利用现有资源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根据家庭实际需求,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对宝爸宝妈个人,也有好政策。我省鼓励用人单位对计划生育政策内生育的婴幼儿家庭父母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婴幼儿保教费。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措施,为职工照护婴幼儿提供便利条件。各地也可试行与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衔接的育儿假、产休假。
在保障劳动权利方面,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父母重返工作岗位,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各地拓宽就业渠道,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就业,对无稳定就业岗位的,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多种形式灵活就业。
下一步,我省将加强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及保育人员的照护服务培训,提高育儿素养,积极开展广泛的育儿知识进社区宣传,为婴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阳光真正洒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本报记者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