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论坛

浅析新媒体时代人物专访的创新手法

——以刘慈欣、宁浩热点人物报道为例

  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给媒介环境带来了巨大冲击,促使新闻记者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需要用新的标准来定义和完成采访。其中,人物专访,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长篇幅呈现,它与新媒体的碎片化阅读构成一对矛盾体。因此,人物专访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结合新媒体平台特性,改变采访方式、写作模式,以迎合新媒体用户的需求,需要传统媒体人具有采访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本文以笔者近期采写的热点人物专题报道为例,从采访多样性、报道整合性、传播多元化等方面,浅谈新媒体时代人物专访如何创新。

采访手段的创新:
“全媒体”拓宽新闻视角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的媒介技术层出不穷,直播、H5、VR、AR等技术逐渐与新闻报道发生交集。传统媒体利用这些新兴技术,拉近新闻现场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提高受众的新闻参与感。
  以2019年2月山西晚报出版的《封面人物》专题报道为例。这一年春节档两部影片《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创造了近69亿元票房总和,刷新了中国电影史,两部影片的主创采访,成为全国媒体“紧盯”的“热点”人物报道。两部作品的原著小说作者都是刘慈欣,当《疯狂的外星人》导演宁浩到太原路演时,刘慈欣“意外”前来助力,猪年春节档最火的两个山西男人的同时现身,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媒体融合时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何既做好人物报道的深度,又兼顾网络传播的速度,成为传统媒体在热点人物报道方面的一次改革。在刘慈欣、宁浩的专题报道中,该纸媒媒体临时组建一支“全媒体采访团”,涵盖文字、摄影、视频、社交平台等多样化新闻视角,拓宽了采访的覆盖面。
  采访不再是“一对一”的单一模式,而在分工方面有了创新——围绕“刘慈欣和宁浩的独家专访”和“两人连续在10家影城做映后交流”的内容,进行“全程媒体”“全息媒体”等方面拓展,延展了采访的时空维度。
  人物采访“分众化”,用户阅读体验“可取所需”,使得新闻呈现更加立体化。该人物报道从多个平台传播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新浪网、搜狐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纷纷转载,成为当下热文。

报道形式的创新:
多元化搭配“联动”新闻

  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在此情况下,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由内而生的自我革命。因此,传统媒体在内容传播形式方面,需要更接地气,增强吸引力、参与性和互动感。
  以刘慈欣、宁浩热点人物报道为例,当天与传统媒体“争抢新闻”的是普通大众和自媒体人。来自北京、上海、湖南的传统电视媒体,甚至比不过一个影迷个人的朋友圈、快手和抖音的速度。一家传统纸媒,要出几个整版的专题报道,最快也要两天以后。此时,报道形式需要“一人分饰多角”的创新变化。
  因此,该人物专题报道按时间顺序以“多角度”分别呈现:第一视角,以最快速度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文字简短,穿插大量图片,适合手机终端人群阅读和传播;第二视角,制作多款不同内容、不同人物为主题的视频,在网络和社交平台推送;第三视角,出版8个整版的《封面人物》专题,以深度报道延续新闻热度、拓展此前报道的广度。
  从时空维度、信息技术维度、社会维度、媒体功能维度等方面,多元化搭配“联动”热点新闻,实现多种媒体技术的整合,丰富了报道形式。

编排方式的创新:
爆点法则和排版技巧拉近距离

  媒体融合,不单单是技术的汇总和碰撞,需要结合新媒体平台的特性,改变采访手段、传播方式,甚至是写作形式,让传播更精准、更有效率。以刘慈欣、宁浩热点人物报道为例,从内容制作方面总结了新媒体时代的创新方式——爆点法则,排版技巧。
  把相同内容的新闻转发在朋友圈,谁的爆炸力更强?这就是爆点,新媒体标题制作,不同于传统纸媒的“引、主、副”三段式,而要遵循5条爆点法则:
  第一,爆点人物。刘慈欣、宁浩在春节档最热的时候现身,有话题、有流量;第二,共鸣话题。《两个山西男人搅动地球》的标题捕捉到了“地域”特点,又抛出了科幻话题;第三,痛点字词。例如,《流浪地球》+娘子关+刘慈欣,会产生什么科幻“硬核”;第四,时下热词。例如,标题不再是“宁浩、刘慈欣太原路演宣传影片”常规做法,而是《宁浩、刘慈欣太原“合体”制造“疯狂”!》,“合体”来自网络热词;第五,颠覆认知。将文章中“非常规”事实、观点提炼出来,例如《宁浩:我们这一代人都有被淘汰的焦虑感》等。
  在排版上,新媒体不再是方正飞腾系统的“打格子”作业,而是一个创新的“系统工程”:从文章头图的选择,到现场照片、动态图、爆点图的使用,以及视频穿插、二维码互动、阅读留白等,都充满了设计感,目的只有一个——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拉近彼此的距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的背包也不是一天就塞满的。”一位全媒体记者曾展示自己的背包:以前只有本和笔,现在多了手持云台、数码单反、笔记本电脑和无线网卡。其实,更多更先进的设备正在被全媒体记者装进背包:卫星电话、无人机、VR设备……媒介技术每前进一步,记者的背包就增重一分,技能要求就抬高一阶。类似刘慈欣、宁浩的热点人物报道还有很多,需要新媒体时代的全媒体记者不断创新、实践。(作者:山西晚报社 李霈霈)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0-13期

  • 第2020-10-12期

  • 第2020-10-11期

  • 第2020-10-10期

  • 第2020-10-01期

  • 第2020-09-30期

  • 第2020-09-29期

  • 第2020-09-28期

  • 第2020-09-27期

  • 第2020-09-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