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论坛

后疫情时代的电视业生态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似乎给这个世界按下了暂停键,对社会造成强烈冲击,也改变着诸多行业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原本处于多媒体四面围困的电视业,承受的挑战较过去愈发严峻,如何化前所未有的危难成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重整旗鼓,重塑精神,重现辉煌?是摆在所有电视从业者面前的一张考卷。

社交疏离中的“屏屏相见”

  先前,人们乘坐高铁、飞机来往穿梭于数个城市,出席各种类型会议,约见熟识或陌生人士,参加客户联谊、同学聚餐,和家人外出旅游……疫情发生后,人们迫不得已地冷静下来,开始减少出行,尽可能避免与外人近距离接触,独处、宅家多了,打电话、发微信成为问候、交流的主要方式,网上办公、网上会议、网上授课随处可见,男女老少或捧着手机,或盯着电脑,或守着电视“屏屏相见”。
  朋友圈、微信群热闹了,微博、公众号火爆了,互联网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连电视的收视率也明显上升。然而,身临其境、且不乏责任感的电视人内心沉重,忧虑最多的首先是节目形态的变化与受众距离的疏远。自2020年央视“元宵节特殊节目”开始,包括湖南卫视“元宵一家亲”晚会等节目,只有主持人、明星,没有了现场观众,云录制、弹幕席相继显现,台上台下众人的欢呼雀跃改为由现场主持人、明星与线下若干观众的“大小屏互动”。随之而来,相当多的电视访谈节目,几乎被清一色的“大小屏连线”取代。诚然,任何行业都应该尊重科学,防患是疫情时期的必要手段。可是,如果防疫常态化,电视人以后节目怎么制作?主持人、记者怎么操作?在思想性、观赏性、娱乐性兼容下,如何充分发挥电视时空瞬间转换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表达魅力,与受众拉近距离、亲密接触、成为当务之急。

高密度城市的“外卖化生存”

  “外卖”是这个时代的精神载体,它意味着将烦恼外包、时间自由和选择多样化。从餐饮到“买菜”、“跑腿”甚至到“上门服务”,似乎一切皆可“外卖”。尤其是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多元化的诉求已经让“电视外卖”演变成一种疫情常态化之下观众的消费升级和精神选择。
  线下购物受到强烈冲击,各行各业着力布局直播带货矩阵,一时间大直播、带货潮汹涌而来,央视到地方,主流媒体到网络平台,直播、电商相关垂类节目不断上线,网红主播到田间老农,大牌明星到地方官员,各显其能下场直播,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为经济赋能,让流量变现。电视平台也在积极探索直播相关垂类节目形态,从江苏卫视与天猫共同打造的“6·18超级晚”,到浙江卫视的《直播之城》、江西卫视的《我们村播大会》、东方卫视的《超红哥哥营业中》,再到视频网站纷纷试水的电商综艺《潮流合伙人》《口红王子》《beauty小姐》等,直播带货节目火爆银屏,掀起全民热潮。从流量红利,到商业变现,再到深度渗透的直播产业链,打通了线上电商与线下店铺的经营通路,带来超高人气的同时,形成了带货综艺内容创新与直播经济效益双赢的新局面。或许,有人对铺天盖地的直播带货节目发出种种质疑之声,但不能不说“外卖直播”或许是下一个风口,它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疫情之下某种程度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文化娱乐和精神审美。

疫情命题下的“精神重塑”

  勿庸置疑,这场疫情给全社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但痛定思痛,即便在这样的至暗时刻,人们对电视业的信心似乎并没有消失。毕竟,人们有精神的需求。近期抗疫斗争的实践也表明,当人们在遇到现实困境的时候,更需要得到信仰理想的支撑和精神文化的抚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2月以来,仅全国各卫视至少推出上百档从不同视角报道和关注疫情的特别节目。其中有央视《新闻1+1》《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湖北卫视《众志成城抗疫情》,浙江卫视《李兰娟今天说》,湖南卫视《抗击疫情特别时间》,东方卫视《名医话养生——防控疫情特别节目》等,上述节目在热情讴歌第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时传播疫情相关信息的同时,也普及了不少科学防疫知识,深受观众喜爱。
  进入后疫情时期,媒体融合攻坚克难,电视行业发展出现了新契机,电视人更加重视形式的创新,特别青睐优质内容的创作生产。电视业近百年履历,任何节目形式的变化都离不开突飞猛进的科技助力,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发动机,而当前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媒体、所有网络传播的格局。谁拥有了优质平台,谁占有了优质内容,谁就吸引了用户,谁就凝聚了受众。内容为王,优质的内容是王者之冠。“得内容者得天下,得优质内容者甲天下”的规律,显示其真理性。唯有构建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容生态,突破较为单一的信息传播功能,持续提供垂直化、人性化、下沉化的延伸内容供给,电视业才能完成自身的精神重塑,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疫情的冲击终会结束,但付出的经济代价、社会成本和对全民心理冲击带来的影响会持续,甚至可能成为经济结构、社会治理、乃至媒体创新变革的催化剂。电视业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电视人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重新洗牌的浩荡潮流中,标本分治,不破不立,逆风前行,向阳而生。(作者:山西广播电视台 封雪)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0-17期

  • 第2020-10-16期

  • 第2020-10-15期

  • 第2020-10-14期

  • 第2020-10-13期

  • 第2020-10-12期

  • 第2020-10-11期

  • 第2020-10-10期

  • 第2020-10-01期

  • 第2020-09-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