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论坛

论融媒体环境下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

  随着全球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标志着一个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播媒介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来临。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作为传播、报道地方党委政府大事要事的重要板块,由于其传统的严肃性、规范性等特点,在传播中也面临着新的瓶颈。在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写作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旧有框架,才能真正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更好地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特点

  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时事政治新闻,作为新闻宣传中的一个重要版块,通过时政新闻,可以帮助受众及时了解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地方党政部门的工作动态。在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传播速度的便捷性
  在融媒体环境下,依托便捷的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新闻传播的速度更加便捷,相较于传统媒体受时间、地点、版面等因素的限制,一些时政新闻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基本可以实现同步报道,极大地提升了时政新闻的时效性。
  (二)传播渠道的多元性
  随着全国融媒体的逐步推进,时政新闻的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既可以通过传统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传播,也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及云直播等新媒体客户端进行推送,宣传报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三)传播内容的互动性
  过去,受制于传统媒体传播路径的单一性,受众往往只能被动接受信息的弊端。融媒体环境下,受众逐渐成为互动传播的主体,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受众不仅可以关注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订阅感兴趣的频道、栏目等,而且可以根据自我意愿,快速参与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时政新闻的传播价值。

二、融媒体环境下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写作现状

  融媒体环境下,中央、省级党报带头改进宣传报道方式,着力提升时政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新闻传播能力。一些地市级党报也不断改进宣传内容和传播手段,不断强化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探索出一条时政新闻写作的新路径。但同时,仍有一些地市级党报在时政新闻的写作中,习惯于“穿旧鞋”、“走老路”,不仅影响了传播效果,也弱化了党报的社会影响力。
  一是政策宣传简单化。时政新闻作为社会公众了解党委政府最新政治动态的窗口,政策性宣传是其最主要的特点,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地市级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中,党政机关活动、会议及政策法规宣传占据很大板块。但就目前来看,一些地市级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就活动报道活动、就会议报道会议的做法,对活动背景纵深解读不够,开拓会议或活动以外的信息较少,特别是对一些中央、省级政策法规的宣传报道中,没有更好地做到落地移植,融入地方特色不够。
  二是写作语言公文化。相较于民生新闻,时政新闻的政治色彩比较浓烈,对新闻写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时政新闻记者具备较强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时政新闻记者还要具备对各种新闻素材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目前来看,一些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报道照搬会议或领导讲话,语言不仅官方而且死板,一些新闻报道形同工作总结,内容乏味无趣,同质化严重,导致时政新闻新闻可读性不强,无法让受众产生共鸣。
  三是创作形式程式化。长期以来,时政新闻习惯于居高临下式的单向灌输,虽然近年来中央和省级党报均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一些地市级党报仍然沿用过去固定的宣传套路,不论是新闻报道形式,还是新闻报道内容本身,都存在不新、不活、不实的弊端。尤其是程式化的报道方式,既缺乏包容性、多样性,也没有真切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导致新闻的有效性不强,缺乏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得不到受众的认可,疏远了报道与受众的距离。

三、融媒体环境下地市级党报时政新闻写作创新的建议

  融媒体环境下,对于地市级党报等传统媒体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新闻宣传报道突破了传统党报对其内容和体量的限制,通过嵌入音视频工具、图文链接等视觉化元素,不仅可以使新闻报道的主题更加突出,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传播更加快捷,同时,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也对时政新闻提出了新的要求。地市级党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应主动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加快推动时政新闻报道的社会化转型,不断提高新闻传播的竞争力和亲和力。
  一是应强化时政新闻标题创新。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缩影,事实的精髓。对内,概括事实的精华,暗示新闻的价值;对外,吸引受众深入了解新闻内容。时政新闻由于政策性强,指导性高,思想性深,对标题的制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还需要更加凝练富有创意,通过标题将新闻的内容主旨清晰地呈现出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融媒体环境下,应本着“政治高度不减、思想深度不浅、文风引人入胜”的原则,在标题的创意上下功夫,着重阐述时政新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借用流行词汇、强调关键数据、采用虚实结合等方式,增加标题的美感和亲和度,提高标题的可读性。
  二是应强化时政新闻内容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的特点决定其必须从宏观层面出发,做到讲政治与真实性的统一,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融媒体环境下,受众更倾向于接受富有亲和力和人情味的新闻。因此,时政新闻内容的创作中,在不影响真实性、严肃性的前提下,一方面,应拓展时政新闻报道的题材,围绕事关全局的热点、难点、疑点,开展持续深入的报道,围绕重大政策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提炼出受众关注的核心和重点内容进行深加工,同时,还应主动开拓会议或活动以外的信息,在新闻内容中融入必要的背景材料,增加时政新闻的信息源和采访源,丰富时政新闻的内容,做到提纲挈领,既有高度、又有落点。另一方面,在时政新闻创作中,应本着“官话民说、硬话软说、长话短说、空话不说”的原则,多采用群众能看懂的通俗语言,写群众感兴趣的人和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方式,更加注重故事化的表达,进一步拉近与受众的传播距离,满足受众的新闻期待和新闻需求。
  三是应强化时政新闻风格创新。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应最大程度上照顾不同受众的阅读需要,这对地市级党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应注重时政新闻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互动,积极变革传统采编流程,打造多元化的融媒体时政新闻平台,扩大时政新闻传播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时效,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到时政新闻报道。另外,综合运用新媒体工具,丰富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文字与图片,字幕与视频相结合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给予受众全新的阅读体验,使时政新闻真正融入大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进而促进时政新闻更好地发展。(作者:临汾日报社 景秀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0-17期

  • 第2020-10-16期

  • 第2020-10-15期

  • 第2020-10-14期

  • 第2020-10-13期

  • 第2020-10-12期

  • 第2020-10-11期

  • 第2020-10-10期

  • 第2020-10-01期

  • 第2020-09-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