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论坛

浅谈传统纸媒内容生产的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套的新闻传播思路和新闻内容生产方式,已跟不上新时代受众的需求。因此,在媒介融合和“互联网+”思维下,无论从内容源头还是传播方式,都要顺应技术的新发展、媒体的新竞争和受众的新需求,这也是传统纸媒内容生产创新的必然要求。

一、改变老套新闻传播思路

  传统的新闻生产过程,是由记者发现线索进行采访,通过报社编辑整理,新闻事件以文字为载体、报道为形式进行传播,新闻内容生产由专门的新闻单位所决定,新闻媒体的生产过程尽管对受众需求有所注重,但其生产实践仍以媒体为主,受众只能被动地对有限的新闻内容进行关注。
  新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打破了传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受众也成为了内容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参与到新媒体内容生产中去。
  综观我国目前的媒介融合态势,大多数传统纸媒拥有了报纸、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客户端等多种媒体,传播渠道实现了多元化,但在内容生产领域却仍然没有跳出单一的“报纸”传播老套思路。报纸上写什么,原封不动照搬到网页、微博和微信中,同质化的内容不仅消磨了受众的消费热情,也造成了新闻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媒体内容资源共享的需要,无法实现基于用户为中心、深度的关联互动。
  在受众思维主导的媒体变革中,传统纸媒应重新认识受众的生产力量,建立更加便利并具有吸引力的渠道和平台,加强与受众互动,有目的地与受众建立关系,更深入了解目标受众,构建关系资源,推动新闻内容生产流程由单一到融合、单向到互动、封闭到开放的跨越式转型发展。
  因此,传统纸媒内容的创作生产,不仅要顺应信息传播技术新发展和传媒市场新需求,更应紧紧抓住并且努力拓展自身固有优势,不断向读者提供思想深刻的高品质新闻,更要多方面整合形成一个融合的、互相补充的整体,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二、转变新闻内容创新方式

  传统纸媒以往的内容生产,总体上是标准化生产,针对的是特大群体。尽管内容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受众的需求偏好,但总体上对受众需求的感知是粗略的、模糊的,缺乏足够的分析,是结果式的生产模式。
  我们知道,对于新闻内容而言,最重要是时效性和与读者的贴近性,特别是在现代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新媒体平台在发布时事热点上有着及时高效、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优势,而传统纸媒在时效性上完全处于劣势,并且与读者的贴近性也几乎全无。
  新媒体时代,新闻生产、制作、分享工具的开发为受众快速生产与发布,提供了各种多媒体内容呈现的可能。在人人皆可为发布者的互联网中,大量的生产内容以其时效性以及题材内容的稀缺性抢占着受众的注意力。
  传统纸媒应改变传统的内容制作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发展优势和多终端呈现方式,把一个新闻产品做深、做强、做大、做透、做精。
  比如,政府要举办一场大型文旅活动,传统纸媒如何扩大宣传、起到宣传效应?倘若传统纸媒仍然坚持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不进行内容创新,还是利用以往单一的传播模式,事后刊发一篇消息或者通讯,那么这种简单的传播,显然已失去了新闻的及时性,并且也只是起到了有限的传播。
  如果传统纸媒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做好这个新闻宣传,那么可以利用报纸版面优势做好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可以利用“两微一端”做好现场实时报道;可以利用报纸官网做好现场网络直播等。这样全方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新闻呈现,不仅扩大了这个新闻产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拉近了与受众互动的距离,并且还可以采集受众对新闻产品的观点。

三、实现内容平台完美契合

  新媒体时代,内容呈现终端的种类和数量正快速膨胀,新型终端已经不单是向受众传达信息的工具,而是能够承载多种功能的在线媒体。
  多终端的内容生产与呈现,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新闻生产和消费的观念与模式。满足受众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移动终端演变为新闻生产的工具,使内容量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其内容生产向着平台化的方向集成。
  内容为王的媒体规则永不过时,但是传统纸媒的形式和手段也成为内容的一部分。传统媒体必须要依靠内容创新提升内容质量,把握媒体融合的创新机遇,找准发力点,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内容创新发展之路。
  因此,传统纸媒在传播方式上,要通过设立采编管理“中央厨房”实现信息内容的多种媒体融通共享;在内容生产中,通过培养全媒体记者实现复合式采集,第一时间抢占报道先机;在新闻制作时,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针对性,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
  在媒介融合和“互联网+”思维下,传统纸媒一要遵循新闻报道本质规律,生产高质量的原创和优质内容,打造内容品牌,潜心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以优质内容牢牢占领舆论阵地,吸引忠实读者;二要以技术为驱动,学习和借鉴先进技术,全面与互联网对接,改变传播形态、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实现内容的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的价值实现;三要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主动变革与创新内容生产各个环节,实现“好内容”与“好平台”的完美契合,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更加牢固地占据新闻舆论宣传阵地。(作者:山西商报社 张志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01期

  • 第2020-10-31期

  • 第2020-10-30期

  • 第2020-10-29期

  • 第2020-10-28期

  • 第2020-10-27期

  • 第2020-10-26期

  • 第2020-10-25期

  • 第2020-10-24期

  • 第2020-10-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