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晋周刊

还需再努一把力

  最新的执法检查报告显示,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工作又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大事。在其背后,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其纵贯山西省忻州、太原、吕梁、晋中、临汾和运城6市45县,流经的6个地市总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66.5%,GDP约占全省64.7%。可以说,汾河流经山西主要经济腹地,哺育了一半以上的三晋儿女,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但在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和排放、农田大量灌溉,汾河的生态环境一度遭到恶化,变成了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河流。这,已经引起多方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到三年时间,两次对其治理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山西的特殊重视和关心,体现了人民领袖爱人民的真挚情怀。
  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汾河保护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先后出台《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景观规划》和《“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和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几经修改制定并出台《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并连续三年针对这一件事进行执法检查……不得不说,合力确实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效益。
  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部分地方出现的违规放牧、违规建厂、生活污水直排等问题,中标单位二次分包或层层转包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等。
  这就意味着,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我们需要再努一把力,坚持久久为功,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这张蓝图绘到底。
  笔者认为,这些努力包括,一方面,提高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对这部法规具体条文的理解和认识到位问题,及时、有效实施法律条文的有关规定。
  另一方面,提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运用法律武器治理汾河能力的空间,在源头治理上,尽最大努力保护湿地生态,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林草植被总量、质量、水源涵养功能;提高汾河沿河部分地区高效环保植保机械使用率,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方面;加大政府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加大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保证资金投入全部落地,达到更好的效果,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护好、治理好汾河流域生态,再现古晋阳“汾河晚渡”的美景,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让三晋这片土地更加宜居,百姓更加幸福。

本报首席记者贠娟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03期

  • 第2020-11-02期

  • 第2020-11-01期

  • 第2020-10-31期

  • 第2020-10-30期

  • 第2020-10-29期

  • 第2020-10-28期

  • 第2020-10-27期

  • 第2020-10-26期

  • 第2020-10-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