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论坛

新闻记者既要讲大局也要接地气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因而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缺一不可,就是要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俗一点说就是既要讲大局又要接地气。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基础,确保所做的新闻报道全面客观公正;同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心贴着大地和民众行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

1.树立大局观,少走弯路,不误传信息

  新媒体时代,信息已经由原先的稀缺单一变为现在的快捷丰富,媒体融合方兴未艾,新闻样态日趋多元,媒体载体纷繁复杂,快餐化、碎片化、媚俗化的信息可谓铺天盖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绝不可人云亦云,跟风而上,要着力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最大限度客观公正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用发展的眼光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不能盲人摸象,只看表面现象。这就要树立大局观,用宏观的视野去捕捉和把握微观性的新闻现象、新闻素材,将宏观与微观相互融通,避免微观真实、宏观失实,误导群众。
  在不少新闻机构,很多刚刚从事新闻采编的实习记者,多多少少都出现过这样一种状况,自己扑下身子,认真细致去做采访,然后文采飞扬洋洋洒洒写出一篇自己觉得已经非常满意的报道,在审稿的时候却被无情的pass掉了,这是什么原因?审稿人给出的答案大多是:缺乏高度。
  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分享过这样一个真实的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到山东采访时了解到,济南军区某部奉命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轮战,素有革命传统的山东迅速掀起了席卷整个齐鲁大地的拥军热潮,山东省本地的报纸对此进行了多次大篇幅的报道,这位记者也被许多动人的故事所打动,于是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可以说做了非常扎实细致的报道,但当他带着几分自得交出自己的这篇通讯时,总编室的领导告诉他:不能用。并分析说,这篇报道在山东本地是真实的,但在中国,虽然当时中越边境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国家的方针不是要继续打,而是保持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加快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才是当时的中心工作。如果代表中国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出现了拥军备战的稿件,那么对外界传递的便是另外一种信号。这个真实的故事很直观地告诉我们,新闻记者培养大局观的重要性,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新闻现象,让自己在面对复杂问题和各种重大事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耳聪目明,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彰显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与社会担当。

2.笔头接地气,写活新闻,群众喜闻乐见

  树立大局观,不是把新闻写得多么高大上,而是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视野要宽、切口要小。这是记者采写新闻的一个写作技巧,以谋全局的宏观视野去发现,去寻找能承载思想内涵的新闻故事。主题再大也要具体化,小切口就是讲故事,讲故事就有细节,有细节就具体,一具体就生动,一生动就接地气,接地气,报道就动起来,新闻就活起来,传播力就强,影响力就广。因此,群众对新闻喜不喜欢满不满意,就看报道接不接地气。
  2.1接地气要沉到基层去。在新媒体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让新闻记者下基层的次数和人数越来越少,情急时会远程采访或一键复制,这种便捷的方式让个别记者质疑下基层跑来跑去,费时费力也可能只获得微弱的信息,意义何在?而这时我们不能忘记,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深入基层才能眼见为实,看着事实如何真实的发生,如何客观的存在,会有怎样的后来……这些都是靠技术手段无法解决的,我们要舍得脚力,到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会有感动,在路上才会有眼力,看到实情才能动真情,眼睛明才能心里亮,心里有底气,笔头才能有灵气,报道才会接地气。
  2.2接地气要讲真故事。俗话说得好: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新闻报道要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就要会讲故事,讲真故事。让具体的人出现在报道中,与人有关的新闻就富有人情味儿,人物会给报道带来生机与色彩,平添几分活色生香;让具体的事出现在报道中,多使用直接引语,比如人物之间的真实对话,不仅使报道更加可信可靠,还能增强报道的可读性、趣味性,使新闻更加富有生气。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都要真实,不能为了使故事有趣,让群众看了说:“这不是我认识的那个人”或“这不可能是他说的话”,所以真实是指既要原汁原味真实可信,又要认真打磨,服务报道主题。

3.结论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讲大局注重“善思考,抓高度”,接地气注重“善行动,抓鲜活”。二者相辅相成,就是根据全局的需要确定主题,然后写出接地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报道中主题要鲜明,内容要鲜活,两者同等重要,不分主次,无论是只注重鲜活表述、还是只注重鲜明主题,都无法使新闻立起来。
  因而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和中国国情,增强自己的大局观念,虽说大局观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努力。但至少要了解党和政府在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目前全省全国的总形势如何,关注的焦点都是些什么等等。使自己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能够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同时自觉做到腿勤、嘴勤、脑勤、手勤,好声音在基层,好故事在路上,好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当一名好记者,需要到基层一线挖掘捕捉鲜活的第一手新闻,与群众打成一片,学会站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少一些官话套话,多一些真话实话,努力创作大众喜爱的温暖之作、接地气之作。(作者:垣曲县广播电视台 周婷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07期

  • 第2020-11-06期

  • 第2020-11-05期

  • 第2020-11-04期

  • 第2020-11-03期

  • 第2020-11-02期

  • 第2020-11-01期

  • 第2020-10-31期

  • 第2020-10-30期

  • 第2020-10-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