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区域新闻·大同

【奋进新时代 阔步新征程】脱贫路上守初心

——记天镇县张西河乡许家窑村第一书记姚世锋

  “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名党员干部,扶贫一阵子也不难,难的是扎根乡村持续扶贫。”大同市人社局派驻天镇县张西河乡许家窑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姚世锋常常这样说。
  2019年4月,姚世锋从大同市人社局派驻到天镇县许家窑村担任第一书记,从此一头扎进土窑洞里。
  姚世锋刚到这个村的时候,其实压力挺大的,工作怎么开展?如何让村子脱贫不返贫?如何让村子走在小康路上不掉队?话容易说,但做起来却方方面面都不能松懈。村民们都很朴实,踏实肯干,每每看到村里人一张张质朴的笑脸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干实事,让大家伙儿的口袋鼓起来,过上好日子!
  许家窑村位于天镇县城东南15公里处,全村98户238人中贫困户就有27户。他刚接手这个村的时候,村里虽然已经脱了贫,但经济基础依旧薄弱,没有什么产业。之后,他挨家走访,详细了解整个村的实际情况。
  后来,经过工作队和村干部的研究,最终确立了“智志提升为根,特色产业为干,生态宜居为枝,文明乡风为叶”的发展思路。
  从政策到组织,从思想到制度,从产业到特色,姚世锋为许家窑村打造了一套环环相扣的脱贫方案。他在总结报告中写道,“扶经济更要扶精神”。言下之意是,扶贫先扶志,思想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根本,只有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才能真正带领许家窑村全体村民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扶贫工作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成败在干。”基于这个认识,姚世锋帮助许家窑村建立了帮扶制度。制度要求,每名带头致富党员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找准致富门路,掌握致富技能。
  在姚世锋的组织下,许家窑村党员多次开展“我为扶贫做什么”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旨在强化思想教育,把党员身份“亮”出来,让党员思想“活”起来,形象“树”起来,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从“等、靠、要”向“自觉、立志”转变。
  姚世锋狠抓产业扶贫,为了优化种植结构,专程去了一趟河北省张北县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学习、引苗、试验……经过多次尝试,现在该村已种了200多亩优质马铃薯,村民每亩能多挣500多元。不仅如此,他们还引进了糯玉米、优质小杂粮,并且与果蔬公司签订了合同,春天有免费的种子,秋收时候他们按合同价收购,销路不愁,比种普通玉米和传统农作物挣得多。
  除了改善种植结构,他们还大力推广建设“家庭农场”,发展土鸡养殖。过去由于鸡苗质量一般,死亡率较高,村民们养殖积极性不高。为此,他到处打听,先后四次到新荣区利国种鸡场考察,并且请教了许多专家,最后定购了一批两个月大的德国罗曼优质鸡苗,做足防疫措施送到村民手中,成活率很高。现在每家每户的“家庭农场”都已经张罗起来了,村民们又能多一项收入来源。
  漫漫帮扶路,正当作为时。姚世锋说:“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履行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治理水平的工作职责,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用心血汗水谱写出一曲曲扶贫赞歌。”(何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0-11-17期

  • 第2020-11-16期

  • 第2020-11-15期

  • 第2020-11-14期

  • 第2020-11-13期

  • 第2020-11-12期

  • 第2020-11-11期

  • 第2020-11-10期

  • 第2020-11-09期

  • 第2020-11-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