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作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直接关系着企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加快太原市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微观经济学思考
微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如何配置的问题,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新发展格局,就是要牢牢把握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同时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我国核心竞争力。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要充分调动土地、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才能的积极性,使其配置更加有效、更有活力。
太原市以建设“人人持证、技能社会”为目标,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从2018年起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2019年起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经累计培训23.9万人,涵盖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家政康养、电子商务等120多个职业(工种)。通过对劳动者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和训练,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使他们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同时,能够有效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从体力、苦力等低端岗位转向技能、技术等中高端岗位,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使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微观经济更加活泛。
二、宏观经济学思考
宏观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如何利用的问题。政府宏观调控的目的主要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从宏观角度分析,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能够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技能人才发展是利国、利企、利民的大事、实事、好事,是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确定了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三个方面培训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青年、城镇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各类重点群体。通过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尽快实现技能就业和稳定就业,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意义重大。
同时,通过开展“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职业培训,坚持需求导向、就业导向,加大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新产业工人中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整合培训资源,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打造了一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产业工人队伍,激励带动更多劳动者走出一条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之路,促进太原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宏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者:太原市职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郑锁平 雷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