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浑源县黄花滩乡进士沟村村民张万宝拉着几头母驴从地里回到家中,先给它们安排上一顿“丰盛的午餐”,这才自己不急不忙地进家吃起了饭。
别看如今张万宝家中收入高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早些年可不是这样的。现年68岁的张万宝,家里老两口二人。张万宝只有小学学历,多年来依靠14亩杂粮种植维持生活。由于传统种植技术含量低,种植品种单一,种植收入偏低,导致生产生活特别困难,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改变发生在2016年,当小额扶贫贷款的春风吹到进士沟村时,张万宝抓住了机会,生活也得到明显改变。
2014年,张万宝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委会对他家重点关注,几经磋商,建议他调整种植结构,为他推荐调换了小杂粮优良品种。当年底,粮食亩产量有了较大提高,收入也明显增加。张万宝脱贫致富的信心更加坚定了。2015年,进士沟、东水沟被黄花滩乡规划为中小药材种植基地,张万宝当年种植了7亩柴胡,长势喜人。
2016年,张万宝家仅柴胡种子产量达700多斤,收入7000多元。见到种植中小药材的可观效益,张万宝心思越发活络,开始动起了扩大生产规模的念头。适逢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他家申请到了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入股本村合作社用于发展中小药材种植,年分红收入3000元。2017年他家采刨柴胡700多斤,收入7000多元。张万宝由此深深体会到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认识到了种植柴胡的收入比种植杂粮的收入高,于是又流转承包了他人的土地12亩种植柴胡。这几年,平均每年能打柴胡籽种1800多斤,收入1.8万多元,平均每3年采刨柴胡1500多斤,收入1.5万元。
脱贫路上尝到甜头的张万宝不甘于小富即安,内生动力按捺不住地向外喷发。2017年,张万宝利用种植柴胡的收入购买了2头母驴,2018年出栏2头,收入1.5万多元,现在还落下了2头存栏。2019年实现了稳步脱贫的目标。
“如今回顾自己脱贫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既有艰难曲折,也有思想波动。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充满了信心,是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张万宝激动地说。 (来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