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村级治理新体系的这些制度让俺办事省了钱。”作为第一个受益者,老闫由衷地说。
老闫是阳泉市郊区南沟村村民,2017年,妻子病逝,2019年是其妻“三周年”祭。刚开始,老闫及子女想把三周年祭日办得“风光”一些。这时郊区旧街乡南沟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闫贵明上门了。
他来到老闫家,拿出理事会《工作手册》,指着上面的规章制度,告诉老闫应向村红白理事会提出报备,并详细介绍了关于操办红白事的相关制度要求。
经过多次劝导,老闫及子女同意了村红白理事会的建议,核算下来,节省了1万多元。
事后,老闫彻底想通了,村民们也感觉红白理事会的规定非常好,切实减轻了家庭负担。这件事的成功办理,为以后婚丧嫁娶办理开了个好头,良好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正在形成。
长期以来,农村婚丧嫁娶讲究“排场”,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情况严重。一方面,“随礼金”“份子钱”让群众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主办方互相攀比,烟酒宴席招待标准节节攀高。
郊区旧街乡南沟村红白理事会理事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润红说:“我们早就想刹住这股歪风,只是苦于没有制度约束。现在开展村级治理新体系试点工作以来,制订了一系列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婚丧事宜操办标准、用餐、礼金等都做出了严格限制。我们工作起来也有章可循了。如婚事:村干部、党员不能超过15桌,其他村民不能超过20桌,婚车不得超过6辆,随礼金不能超过200元等等。并规定孩子满月、生日,老人寿辰,乔迁,子女订婚、升学、参军,开业,祭日等非婚丧事宜一律不准收受礼金……《红白理事会章程》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对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革除陋习、倡导新风起到了关键作用。”
谈起这件事,闫贵明感慨万千:“村级治理新体系就是好呀!这规章制度,事无巨细,规定得清清楚楚,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职责权限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特别是这具体的工作流程图,我们按照这上面的程序和步骤办理就行了。工作好做,群众也理解了。”
本报记者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