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希望在长期内获得成功的投资者来说,能够在艰难时刻依然矢志不移,是其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长期投资者,我们必须提前制定好约束与激励机制,才能确保步入正轨。
对于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收益率,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预期?有人觉得是50%,有人觉得30%,也有人觉得10%或者5%。究竟多少合理我们不妨看看下面几组数据。
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西格尔教授统计了美国自1801年至今大类资产的回报表现,美国权益资产200年间的回报高达100万倍,实际年化收益率是6.7%,算上通胀的话名义收益率则为8%左右。
根据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年报等公开信息,股神巴菲特在其63年的投资生涯中取得了86000多倍的回报,对应的年化收益率为19.7%。
就中国而言,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基日为2003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到2020年8月31日指数已经上涨到10752点,期间年化收益率为15.23%。
6.5%的年实际收益率(包括股息再投资)会让投资组合的购买力每隔10年翻一番。如果通胀保持在2%-3%,股票的年名义收益率接近9%,这会使得投资组合的名义价值每隔8年翻一番。这样的长期收益率已经非常出色了。
许多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权益投资就像轮盘游戏一样,玩得越久赔得越多。实际上,历史数据告诉我们结果恰恰相反。降低风险的方法之一就是权益投资,而增加收入的方法则是延长持有投资组合的时间。时间对实际回报率有巨大的影响,A股也有类似的趋势。
市场情绪波动常常使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的投资情绪。人们很难在所有人都看多时经受住买入的诱惑,也难以在所有人都看空时抑制住卖出的冲动。
有的投资者会特别看好一些股票,认为其接下来短时间内就会有很高的涨幅,甚至翻倍,这时候前面统计的股票9%的年均收益率已经入不了法眼了。但真正都够从中获利的案例几乎屈指可数,也往往会因为过高的交易成本或错误的时机选择而遭受损失。
那些在股票市场上受挫的投资者,有时会将资金转到公募基金上,以此寻求更高的收益。但在选择和投资基金的时候,也会重蹈覆辙。其实质是用那些过去获得超凡业绩的“状态正佳”的基金经理取代“热门股票”,以此作为战胜大盘的新策略。但这样的思路,基本上和博弈于股票的结果一样。
还有的投资者试图通过判断市场周期变化,以择时的方式去挑战收益。但那些消息最灵通的投资者反而最容易掉入这个陷阱之中。当投资者被海量的财经新闻、消息及社交媒体上的相关评论所包围时,要想不受这些信息的影响近乎不可能。
人类的本能让我们在市场暴跌时感到无比恐惧,而在市场暴涨时又变得贪得无厌。
制定适当的投资策略不仅是智力上的挑战,也是心理上的挑战。但若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长期投资者,拥有自己的投资策略和原则,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