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必须更加深入挖掘和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永不褪色的价值,使其成为不断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精神伟力。
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支撑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淀凝结为中华儿女人生指南和行为规范的固有根本。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革故鼎新、日新其德”的创新理念等等,源源不断地为我们今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着有益的涵养和启迪。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既是一个不断创造新成就的阶段,也是一个不断应对风险挑战的阶段,亟需强有力的文化底气、文化魄力以及文化笃信来保驾护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今天的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建设屹立于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启智增慧、指点迷津并提供着坚守正道的定力和砥砺前行的勇气。
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包容力厚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相通相契之处。诸如中华文化追求的大同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华文化的辩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中华文化关于“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以投身人类解放为最高人生理想等等,这些理念的契合点,为二者在中华大地上同向而行提供了有利于中国人民认知的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厚植土壤,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思索与实践提供了文化底蕴和思想养分,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融结合、品质再造,既坚持老祖宗又谱写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又一次飞跃。
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凝聚力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二者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从国家层面看,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思想”。《尚书》中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政在养民”的说法;孔子认为“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从社会层面看,《论语》中“不患寡而患不均”强调社会的和谐平等;《吕氏春秋》中“天下非一人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指出了“公正”的重要性;《慎子》中“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重视法治准则。这些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有可通约性。从公民层面来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无信则不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些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使其与当代先进文化对接并反映时代精神的要求,成为亘古传承的中国智慧。
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之本、之根、之源,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底气、丰富资源和独特品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来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继承那些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辩证思维和科学智慧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保持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性、创造性和生命力;就是要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并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加以发扬光大;就是要充分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和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文化引领价值,定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未来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底色是浓浓的中国色彩,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大同”“亲仁善邻”的思想和智慧,真诚地表达了拥有“天下太平”“兼爱非攻”等优秀传统思想的中国助力世界实现人类永久和平的美好愿景。“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智者求同,愚者求异”,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认清“合则两利”,摒弃对抗,加强合作,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中,充分体现在创新继承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瑰宝的丰厚滋养中,全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文化自信之中,突出体现在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文化引领之中,以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不断凝聚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精神伟力。(执笔人:张渊 续大军 于子夏 刘毅)
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太原市委宣传部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