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论坛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三晋特色家风

  2016年2月,中纪委官网头条推出“家书与家风”栏目,在革命先烈的家书以及革命先辈对子女的家训中,让每一个共产党人牢记初心和使命。继承革命先辈的红色文化基因,学习他们身上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新时代的家风建设需要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三晋特色家风。
  回望历史,从家书中汲取红色基因。一方面,汇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摘录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中有关重视家风的段落和章节,汲取红色文化与家风的相关素材。另一方面,通过革命烈士家书中革命烈士的遗言研究红色家风。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革命战争时期的家风文化和红色文化。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和红色文化一脉相承,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需要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
  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红色家书引人注目。红色家书中饱含革命理想。当我们翻开《红色家书》时,何叔衡、向警予、恽代英、高君宇、石评梅、赵一曼、左权等名字映入眼帘。
  其中,有李临光同志在狱中写给母亲的信“人类解放不成,何以家为?”。夏明翰同志在狱中写给母亲的信“你会看到我们祖国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1928年3月20日,他牺牲前写下了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的遗书中说:“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往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
  1935年11月,为掩护部队突围,她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被日军发现。面对日军的酷刑,赵一曼宁死不屈,严词痛斥日军侵略罪行。1936年8月2日,赵一曼在黑龙江珠河被捕。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视死如归,从容就义,年仅31岁。
  高君宇写给石评梅的信中说:“这世界是要换过了。”家书中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有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有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需要我们代代传承。
  同时,革命战争年代的共产党人,在齐家实践中,严以律己,为子女做出了榜样。不仅自己为党为国为民恪尽职守、竭忠尽智,也将子女教育、家风建设与为国为民的崇高追求紧密地联系起来。
  例如,毛泽东对子女的家训要求是:“吃苦、求知、进步、向上”,并立下了不搞特殊化的“待亲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朱德的传家家训则是非常朴实的八个字——“立德树人,勤俭持家”,言近旨远地对后人提出了做人、处世的要求。
  在周恩来的故居纪念馆二楼展示着周恩来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出钱,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汽车;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等。
  刘少奇同志对自己及子女要求非常严格,不用特权为亲属谋私利。20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刘少奇的几个子女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起住在学校,刘亭亭几次饿得晕倒在学校里。当时,许多人劝他把孩子接回家吃住。但刘少奇对王光美说:“人民吃不饱,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尝尝吃不饱的滋味,有好处。等到他们为人民办事的时候,将会更好地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再不要让人民吃不饱饭。”[王光美《我与少奇》。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8—29页。]
  刘少奇同志在向儿女留下自己的遗嘱时说道:“将来,我死了以后,你们要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像恩格斯一样。大海连着五大洋,我要看着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你们要记住,这就是我给你们的遗嘱!”“你们要记住,爸爸是个无产者,你们也一定要做个无产者。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永远跟着党,永远为人民。”
  1961年7月,陈毅的儿子陈丹怀考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赴学之际,父亲陈毅写了一首诗作为告诫:“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寻访遗迹,从历史中感受烈士遗风。通过对名人故居和革命文化遗址的走访、调研,并结合《三晋英模》《山西革命烈士家书》,汇总山西革命烈士事迹。
  通过对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家风的梳理,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爱党爱国,忠于理想”“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律己修身,不搞特殊”。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的红色家风集中体现为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为党为人民为国家的坚定信念,不畏牺牲的斗争精神,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丰碑。三晋大地,英雄辈出。这里既有革命先辈高君宇、贺昌,又有红军刘志丹、左权;既有女英雄刘胡兰、尹灵芝,又有张友清、续范亭;还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全国劳模申纪兰。他们都表现出爱祖国、爱家乡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联系,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作者:中共晋中市委党校 张晨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2-25期

  • 第2021-12-24期

  • 第2021-12-23期

  • 第2021-12-22期

  • 第2021-12-21期

  • 第2021-12-20期

  • 第2021-12-19期

  • 第2021-12-18期

  • 第2021-12-17期

  • 第2021-12-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