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英语周报》社从事教研工作近20年。这些年来,报社这个平台让我有较多机会外出调研,接触全国各地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每次调研后总有颇多感受。当下《英语周报》刚刚结束编辑体系再造,其编辑思路加入了教研理念。完成了由传统的教育教学辅导型报纸向学案型报纸的转变,这是在传统教法和学法中的创新。受此启发,我把这几年的教研心得,并综合报社各部门属性,针对全国一线教师编辑了一本《教研力量》,寄希望这本小册子能搭建一个平台,与全国教师共话教研。
这本册子包含5个板块:什么是教研、为什么要搞教研、怎样搞教研、教研的抓手是什么、实例展示。以下我对这5个板块的编辑思路展开阐述。
首先,什么是教研?教研从文字上可以理解为是对教育的研究或者是对教学的研究。《现代汉语词典》对教育的定义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对教学的定义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据此可以理解为,教研从教育角度讲是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而教研内容来自于教育现象,来自自身对教育本质和教育现象的思考,因此也是对教育本质的研究。教研从教学角度讲是对教学现象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来自教学的现象,来自对教学本质和教学现象的思考,因此也是对教学本质的研究。
那么,为什么要搞教研,搞教研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教研既然是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所以应当归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我国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石是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在深刻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反复强调:“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这一论断彰显出教育和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这给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和教学研究工作开展的优劣,则取决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的高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应当充分地、持久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研究。
同时,在这个知识激增的时代,学生的个人素质在不断提高,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涉猎大量的课外知识,这种现状无疑对一本教科书打天下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这让笔者想到汪瑞林在《你被“体制化”了吗》一文中提到的世界电影史上经典之作《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我们都被体制化了。”这里的“体制”,可以理解为包括某种规则、习惯、意识和氛围的环境。剧中的图书管理员老布按照监狱的规则,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地生活了50年,已经对监狱产生了依赖,高墙外的世界让他感到陌生和恐惧,他已经丧失了生存的竞争力,离不开监狱这个体制。教学环节怎样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教师如何才能不被体制化,无疑这也是亟待教育、教学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怎样搞教研?本版块中笔者认为最首要的就是要解放思想,或者说要走出思想的误区。一些学校、一些老师觉得搞教研应该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情,应该由权威专家来承担,并提出权威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况且各省、地、市、县都设有教研室,有专职的教研员去做这项工作,只要按照教研室提出的精神搞好教学就可以了。这种想法误导了一线教师开展教研的积极性。其实教育、教学研究并不像一些老师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测,不可触及。教研就是要解决正常教学中的问题,有的问题很琐碎、很具体,我们老师可以完全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教研的过程。但这些琐碎、具体的问题要交给教研员也许还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因为毕竟教师才是教学的实践者。就像电视机外贸出口装箱,一个20尺集装箱的理论体积是26立方米,一批不同大小电视机的外箱尺寸总和为25立方米,理论上还有1立方米的空余,然而如果让电视机厂的工程师去装,或者让集装箱的制造者去装都可能出现甩货的现象。而让电视机厂的装箱工人去装,他会根据经验把不同尺寸的电视机交叉放置,这样不仅全部装上,还会出现富裕空间。我们能说这个电视机厂的工程师和这个集装箱的制造者不如一个装箱工人吗?肯定不是,原因就在于装箱工人能够把琐碎、具体的问题通过实践得到很好的解决。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所以说教育、教学研究总是随时随地伴随着教育工作者,这种教育、教学研究有时是下意识的或系统的,更多的时候则是无意识的或者是随意性的。说白了教研就是让教育、教学的目的性更明确一些,让老师知道怎样来传授知识效果会更好一些,学生怎样去学兴趣会更浓一些。
那么搞教研的抓手又是什么呢?在这个板块中笔者认为对于一个学校而言就是要建立实验基地,对于一个教师则要坚持做课题。通过建立实验基地,做实验课题有利于教师把日常的感悟、平时的经验、教学的点滴体会通过科研的手段升华为教研成果,这将对一个学校整体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大有裨益。当然做实验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他需要培养起教师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实验,敢于在品尝成功滋味的时候想到不断创新,敢于在遇到失败的时候咬紧牙关,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最终成功。
开展教研有多种类型,建立实验基地、做实验课题属于研究型教研。如果学校或者教师没有条件申请实验基地和课题的话,则可以选择开展教学型教研。即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通过年级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反复讨论、交流心得等形式,经过提炼,以教案范本、示范课录像等形式保存下来,起到示教的作用。对于个体教师可以选择学习型教研。教师通过大量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参加教师培训会、公开课观摩、优质课展评等活动,把学习心得融会贯通,进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兴趣。
以上就是这本册子所要阐释的主要观点,基本上能让一线教师明确什么是教研、教研的现实意义、教研的重要性及方法。一线教师只有具备了严谨的科研态度,才能体会到教研的真谛,从而在教研的道路上收获成功的喜悦。另外,册子中还给出了很多实操建议,让一线教师很快能够上手实操。
参考文献:
[1]汪瑞林。你被“体制化”了吗?——看《肖申克的救赎》有感[J]。内蒙古教育,2010(15):1。(作者:英语周报社 尉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