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践悟

把握“新风口” 推进短视频创新创优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方式日益多元、新闻作品日益丰富,如何让受众在更短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短视频应运而生,成为媒体融合创新的重要风口。9.34亿短视频用户给予主流媒体的不仅是不断向前的推动力,更有不断自我创新的紧迫感。如何让短视频既有意义也有意思,既有深度也有温度,切实提升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是主流媒体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坚守正能量,创优内容生产

  坚持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对市场、对受众、对作品、对生产链重新审视,认真思考受众关注什么样的题材,如何去讲好故事,什么样的短视频,受众会积极转发、互动评论,怎样才能优化提升受众的观看体验感,要坚持内容为王,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紧紧围绕重大主题中心工作,以“用户思维”,去策划、去拍摄、去呈现、去编排,创作出用户真正喜爱的作品。
  大主题小切口。主题报道题材宏大,如何以小见大、化硬为软,选择让受众切身可感的小视角,转化成喜闻乐见的身边人、身边事,是短视频创作的关键。临汾广播电视台以小人物展现大情怀、小事件映射大时代,策划完成了一系列短视频。2020年5月以来,临汾市先后谋划实施了100余项城建重点项目,如何用短视频呈现成果,展现蜕变?创作者从“什么样的品质,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城市的向往?”设问开篇,以百姓视角、市民的深切感受娓娓道来,将一座城市的故事与向往、温度和能量完美呈现,见实事见真情,感染力强,播发当天点击量迅速攀升,被新华网、凤凰网等央媒广泛转发,引发网民极大关注。
  注重突发报道。突发性事件是受众关注的焦点、热点,主流媒体把握时度效,及时快速推出“含金量”高的优质短视频,就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浏览量与播放量。3月18日,临汾11岁女孩不慎掉进化粪池,危急关头,正在送餐的退伍军人外卖小哥王治学挺身而出,倒挂施救,救出女孩后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为孩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临汾广播电视台创作《临汾一女孩夜晚掉化粪池,外卖小哥急救命!》并融合新闻报道、评论、后续报道等多形态跟进,新华社、央视新闻、人民网、解放军报、山西日报、山西新闻联播等多家央媒省媒竞相转载播发,还冲上微博热搜榜,浏览量达到近8000万人次。

二、坚持出精品,创新宣传形式

  多元叙事手法。平民化的叙事视角、简单化的叙事结构、生活化的叙事内容,是短视频的显著特色。每年的两会都是主流媒体报道的重头戏,临汾广播电视台策划了系列短视频《主播带你看两会》,采用主播vlog形式,以更加灵动、亲切的表述传达信息,使受众与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近距离接触。《多彩临汾》以“红,跃动临汾;绿,生态临汾;黄,丰收临汾;素,文化临汾;夜,璀璨临汾”巧妙构思,生动展示临汾日新月异的变化。夏季高温天气下,暴晒模式开启,创作者以大家关注的温度为叙事轴,30℃初夏气温鲜花绽放、100℃锅气沸腾最暖人心、1539度熔化钢铁热爱炽烈、36500度人生百年家最温暖、无限℃无限可能创造未来、无限+1℃我爱临汾多一度,推出爆款《临汾多少度?爱你多一度》,让受众深刻感受到临汾的人间烟火美好和发展未来可期。
  创新报道角度。好的短视频要紧抓受众的新闻需求热点,挖掘新闻价值。7月2日21时至23时,临汾市河汾一路跨铁路桥左、右两幅异形钢箱梁转体,转体总重量约6800吨、转体角度为97.82℃和96.47℃,转体施工难度大,是临汾首座转体桥梁,市民都很关注这“双幅同转、比翼双飞的120分钟转体空中芭蕾”,创作者及时捕捉市民的关切心和关注点,现场选位,现场报道,将这一政府重大项目通过一系列新闻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探寻事实原汁原味的好奇心,让市民及时了解到项目的进度,见证了这一壮观激情时刻。
  善用网络热点。短视频要拉近主旋律内容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要与时俱进增强代入感元素,使作品更具柔性、更接地气。盛夏时节,乡亲们迎来丰收季,短视频《麦浪涌动、我在临汾爱着你》以李健演唱的《风吹麦浪》为背景音乐,串联起小麦开镰收割、亩产再创新高、群众喜迎丰收等场景,点击量爆棚。“五四”青年节,精心策划《怒放吧、临汾青年》,以拥有强烈青春情感共鸣歌曲代入,节奏鲜明,作品画面色彩亮丽,极具代入感和现代网感。利用节点和节日,在策划、文案、制作等环节充分融合年轻化表达和创意创造思维,推出爆款短视频,例如5月18日博物馆日创作《感受博物馆的力量》,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创作《到了临汾咱是回家》,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创作《追寻·临汾》《这美,溢出了屏》,7月1日建党节创作《以信仰耀临汾》《你身边的党员》等。

三、应用新技术,提升传播效能

  打造传播矩阵。当前大多新媒体平台已由单一的公众号发展为集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视频号、APP等多形态为一体的新媒体宣传矩阵,实现了“图、视、音、文”融合传播,短视频要通过“1+N”运营模式,畅通平台间的内容流动,使传播更具有影响力。今年,临汾广播电视台推出“爱临汾 赢未来”系列新闻报道、短视频,就以网、号、微、端等新媒体,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产生叠加乘数效应,实现了传播链条和社会影响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注重交互体验。短视频向受众传递快捷多元的新闻信息,受众也可以通过评论、弹幕、分享等进行互动。以交互体验、共情空间为突破口,是对接互联网流量赛道的关键。短视频要通过设置与受众同频共振的理念和情感议题,激发受众积极性活跃性,产生交流互动,达到更深入更广泛的传播效果。近年来,临汾相继承办全国二青会、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飞碟项目)等赛事,话题热度持续走高。临汾广播电视台集中火力、尽锐出战,切入受众视角,推出进程报道、快乐运动、全民健身等短视频活动,论赛事、谈感想,获得广泛关注。
  推动爆款传播。大小屏联动不再是简单的播出平台同步,而是数据指导下的科学编排,用小屏引领大屏、用小屏反哺大屏,让短视频成为走红网络的大流量。临汾广播电视台在一次次尝试摸索中,逐步总结出生产“爆款”、“爆款”走红的跟进以及有节奏批次化地推动“爆款”传播、有效延长“爆款”影响周期的经验,集合起各部门各平台优势,从策划到制作、再到编排发布全过程长线协同作战,同时还推出短视频作品推优评选和“爆款”重奖制度,激发创作短视频的活力、动力与创新力,占领舆论阵地和信息传播制高点。(作者:临汾广播电视台 高红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9-03期

  • 第2022-09-02期

  • 第2022-09-01期

  • 第2022-08-31期

  • 第2022-08-30期

  • 第2022-08-29期

  • 第2022-08-28期

  • 第2022-08-27期

  • 第2022-08-26期

  • 第2022-08-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