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新闻舆论宣传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党报须采取有效措施,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较高、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新闻宣传队伍,使之与新的工作要求相适应。新闻报道必须坚持做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积极求新求变。新闻工作者须不断提升业务能力,用“心”去创新内容,创新形式,让新闻宣传既“有底气”又“接地气”。
廓清认识误区
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观点。但一些新闻工作者在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党性和人民性难以统一,他们说,既然党性源于人民性,那么为了人民性就可以放弃党性,甚至有人提出党性要为人民性让路。他们还认为,既然党性是人民性的集中体现,那么两者讲一个就够了,主张讲党性就不需要讲人民性了。
因为认识上的偏差,最终导致有些人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所坚持的党性只是浮于表面的坚持,新闻报道表面看来党性原则十分鲜明,但实际已背离了党性原则的真实内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他还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从事新闻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性,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坚持党性的核心。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积极的宣传,积极向社会和人民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工作部署。为坚持人民性,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多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积极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发声,做到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在新闻报道中,面对盘根错节、纷乱复杂的新闻材料,要依照新闻的属性规律,在新闻性、思想性、实用性及故事性上下功夫,除了有强规要求,还要尽量让记者从会议、材料、文件中解放出来,把再创作融入进去,把日常报道做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这就需要记者和编辑有过硬的采编水平。
有特点创新意
新闻报道是让读者看的,所以应该千方百计把读者的“味蕾”调动起来。为此,就要在新、奇、特上下功夫,在同类事件的不同之处下功夫。下笔之前应当想好,这篇稿件的亮色在哪里?带给读者的感觉是什么?掌握了一手素材之后,记者应当思考如何下笔更生动,更有可读性。
2019年“七一”前夕,记者到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的党建联创基地,正赶上智能机器人在为几名年轻党员解答党建相关知识,新颖的党课形式深深吸引了记者。在对该公司党政领导深入采访后,记者进一步了解了该公司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中的深度融合情况,并实地感受了“马克思书房——党建联创基地”“国企党建大讲堂”和“党建联盟”等“活力党建”品牌的魅力,由此写出了通讯《太原轨道交通奏响新时代党建强音》,并配发题为“感受基层党建的太原温度”的短评,从筑一条路、育一批人、立一个标三个维度展现了太原轨道交通是如何将党建有机地融入到各项工作中,让读者和市民更多地感受到太原轨道交通党建的力量和太原温度,报道立意奇巧,行文流畅,叙述平实,标题有力度,不失为宣传太原基层党建的一篇力作。
事实表明,新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必须有挑战自我的信心,从程式化、套路化、模式化中解放出来,力求每篇稿件有新意,有特点。其实,这也是从事新闻工作的魅力所在,因为每个新闻事件永远不相同,记者接触到的都是新鲜的、有温度的抑或愤而不平的事,要将这种激情跃然纸上,告知并感染更多的人。
精心做好“大餐”
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是让人民群众尽快获得新闻,给受众提供的是精神和知识快餐,如果说日常报道是快餐,深度报道就是一道细嚼慢咽的大餐。
深度报道的关键,一个是“深”字,一个是“思”字,深就是深度,思就是思考,思考应当走在深度前面,而思考又包罗万象,首先应从题材上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面临的信息大都是支离破碎、司空见惯的场景,焦点、热点、难点毕竟不多,适合做深度报道的题材有限。这种现状无法改变,就需要记者从中思索、发现有价值的“金矿”,人物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都需要深耕细挖,做出与别家媒体不一样的新闻,发出更为响亮的声音。
2019年8月,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在太原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原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太原日报》先后以《二青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带走什么?》为题,用多个整版重点介绍这场体育赛事。盛会闭幕后,《太原日报》第一版以《二青会给我们留下什么》为题,从文化、经济、资源等方面进行剖析,突破体育报道的范畴。一个“带来”、一个“带走”、一个“留下”,三个动词传神灵动,彰显了体育牵头、经济唱戏的深刻含义,增加了浓浓的时代感,达到了政府满意、读者满意的效果。
厚植人民情怀
为使报道更“接地气”,新闻工作者要增强对党的情感、人民的情感,对法律、正义、善良的尊重,以及对自己职业的敬畏和荣誉感。每个新闻事件的采写不仅要充满新意,还要充满温度与正能量,要承担起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记者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报纸的质量意识。每位记者都应明白什么是好稿件。社会层面多姿多彩,各种群体均依附在城市这个肌体上,他们的困惑、喜悦、生活态度等,都应当给予关注。“新政出台,肿瘤患者一年看病省多少”“环卫工的一天”等稿件,有新意,有正能量,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策划型报道,值得大力提倡。
在信息网络普及的当下,最恶俗的就是标题党现象,有些人故意用夸张、夸大的文章标题吸引读者,很多标题与实际内容完全无关或联系不大。这是一个主流媒体应该规避的,也是一个好记者应该抵制的。与内容不符的标题党,虽说短时间内增加了阅读量或浏览量,但不能真正俘获读者的心,只会降低它在读者心中的公信力。
一份受市民喜欢的报纸,多年来培养了各个阶层的读者,新闻工作者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对每一次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都要努力做到站位高、视角全,响应快、挖掘深,表达准、频次密,内容新、形式活,影响广、效果好,从认真写好每一个文字做起,真正传播有价值正能量的内容。(作者:太原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 张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