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闻具有权威性、重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媒体时代,晋中日报社积极探索创新政务报道,改进报道方式、强化民生为要、增强语言感染力、延伸新闻链条,守正创新、激发活力,一如既往发挥舆论宣传主力军作用,汇聚起党心民意的强大合力,进一步推动新闻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政务报道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时政,即时事政治。就地方党报来说,政务报道立足于国家、省和市层面,聚焦发展大势,及时宣传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具有上情下达、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
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们会以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媒介来获取新闻资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纸媒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需要不断地思考、探索、创新。晋中日报社谋定而动,按照“做优主业、创新驱动、提质升级、行稳致远”的思路,改变固有思维,改变旧有观念,引导记者突破既有模式,学会转换角色,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着眼读者关注的是什么、想要知道什么,充分发挥观事察物的能力优势,以“准确、简练、通俗”的语言,迅速在报、网、客户端推出鲜活生动的报道,吸引更多受众眼球,有力提升政务报道的传播力、公信力。
二、当前政务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报道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无论党委政府还是部门单位,传达上级精神、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多数以会议形式出现,如经济工作会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等。会议庄重严肃、程序性强、领导讲话多,因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具有极强的新闻性。然而,在报道方式上,却显得较为单一、载体不够丰富,我们看到的常常是一套固化的模式。“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要求”等词汇篇篇不离,程式化报道篇幅长、内容多、冗词赘句,存在质量不高、互动性不强、服务性不够等问题,严重影响传播效果。
(二)语言生硬缺少“大众话”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新闻报道,语言要做到具体、准确、简练,用事实说话。有一些政务报道,很多群众关注的重要信息、政策举措,多是由专业性强的“行政语言”表达,没有使用“群众语言”,缺少“大众话”,生疏之感油然而生,这就会加大政务报道与群众的距离,也增加了理解难度,群众渐行渐远,宣传效果也就大大降低。
(三)内容深度不够广度不足
新闻报道,内容是核心,是关键。有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二版政务报道占据大量版面,“我市召开 XXXXXX会议”“XXX在会议上强调”,几乎如出一辙,“空话”“套话”较多,就报道而报道,缺乏新意亮点,内容乏善可陈,没有把核心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对报道内容进行深挖细琢。因此,政务报道也显得内容单薄,没有深度、广度。
三、政务报道守正创新的路径
(一)丰富载体创新形式
如今,新媒体发展很快,新闻报道也有更多宣传载体、形式也不拘一格。晋中日报社乘势而上,改变报道模式,在做优权威性、做强公信力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力量,丰富载体、创新方式、强化造势,让政务报道守正创新,继续抢占舆论制高点。
比如,4月19日,笔者参加晋中市授权乡镇(街道)办理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工作暨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推进会时获悉,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举步维艰,晋中市政府出台15条措施助企纾困。笔者创新报道形式,报网携手、图文并茂,在《晋中日报》纸媒、微信公众号、新闻网,发表《助企业纾困 促经济发展 我市出台15条“硬核”举措》《晋中助企纾困15条来了》,并在文章中附上对应责任单位,不同类企业可对号入座、精准了解政策举措。读者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政务报道带来的温馨便利,收到了良好宣传效果。
(二)民生为本联系群众
政务报道要坚持以民为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会议消息、领导活动有着独特的新闻资源,经济科技、教育医疗、就业保障无不与民生息息相关。有些群众关心的问题,会隐藏在会议文件、领导讲话里,这就要求记者练就敏锐的观察力,从会议里看民生、从讲话里找群众“急难愁盼”是怎样解决的,跳出一件事一报道的模式,把有价值的新闻链挖出来。
晋中日报社每周一召开评报会,主评人以一篇政务报道为例,谈观点、提建议、论民生,以民生视角,讲述新闻的扩展延伸、留意事件的关联度,探讨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用小事例体现大主题、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守正创新、风格不拘,让政务报道鲜活有力、焕发勃勃生机。
比如,2018年9月,笔者参加晋中市现代农业产业现场推进会,与一名乡镇干部交谈时了解到,寿阳县玉露香梨产业基地与中通快递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助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笔者紧紧抓住这一线索,联系公司农户,深入基层采访,高质量写成了《寿阳“梨先生”搭乘冷链快车走向全国》一文。此稿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
(三)精耕细作求深求广
党报的深度广度,要体现在主题突出、内容深刻上。政务报道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具有深耕细作的先决条件。晋中日报社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要养成深挖掘、细琢磨的工作作风,用新思路、新方法,全方位、多角度,重新审视新闻内容,挖出新闻背后的故事,作好关联事件追踪,把新闻主题挖深做透,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新闻事实,力求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2013年,笔者在参加晋中市党政领导义务植树活动中,详细采访有关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的工作,了解到寿阳县83岁的张荣业老人在山林深处坚守着一个普通护林员的责任,走过35万里的巡山路,坚持守山护林54年。随后,笔者深入该县解愁乡赛头村马道小组郝家庄村,现场采访老人,被这名老党员高度的责任感和坚韧的毅力所感动,以满腔热情完成稿件《八旬老人张荣业54年义务巡山护林》。此稿获得2014年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政务报道只有坚持创新发展、强化民生为要、挖深做实内容,才能在宣传效果上实现量质双提升。(作者:晋中日报社 智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