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践悟

用脚步丈量时代 用真情温暖人心

  

付永文

  在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的当下,基层党报记者要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锻强新闻写作、内容生产的看家本领,用脚步丈量时代,用真情温暖人心,成为能够适应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形态层出不穷的当下,新闻工作者务必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怀揣新闻人的理想情怀,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锤炼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锻强新闻写作、内容生产的看家本领,用温度与深度反映时代之变、书写人民之呼、讲好中国故事。
  脚力是新闻工作的基础。一线记者习惯把新闻采访叫作“跑新闻”,一个“跑”字高度概括了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好新闻是写出来的,更是“跑”出来的。增强脚力,就是要求记者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感受火热生活,获取一手素材,这样才能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既回答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问题,也蕴含着新时代新征程树牢群众观点的重要方法论,其所体现的价值追求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给予广大新闻工作者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我们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把握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带头走好群众路线,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新闻报道全过程各方面。我们就是要继承弘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继承弘扬“脚底板下出新闻”的优良传统,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持之以恒“走转改”,到田间地头、到群众炕头,到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的火热一线,多反映群众的心声,多倾听群众的呼声,多写群众的故事。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更要作为主力军坚定挺进主战场,深入互联网舆论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做好线上社会调查,利用好新媒体、新技术,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眼力是新闻工作的关键。生活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能否练就一双发现价值、明辨是非、去伪存真的“火眼金睛”,是新闻记者的关键素养。增强眼力,就是要求记者“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提升对新闻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在纷繁复杂的“新闻大浪”中淘出“真金”。提升新闻记者的“眼力劲儿”,是一个长期磨砺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要注重提高发现力,善于从身边人身边事,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发现新闻、发掘线索,避免对眼前的新闻熟视无睹、视而不见,防止出现“新闻近视”;二要注重提高辨别力,自觉增强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的深刻认识,善于站在基层的视角处理新闻线索,善于从民生小细节中解读国家大政策,学会多方面、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切不可盲目追求“新、特、奇”,以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三要注重提高判断力,善于从政治上分析形势的发展变化和趋势,透过表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识别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不但能看到“是什么”,还要能看到“意味着什么”,使新闻报道既能经得起事实检验,又对解决现实问题、推动长远发展有促进作用。媒体融合背景下,尤其要注重发挥互联网传民声、汇民意、聚民力的重要渠道作用,善于从受众的“关注点”中寻求新闻信息的价值点,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脑力是新闻工作的核心。舆论的精髓是观念,话语的背后是思想。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既取决于采访的深度,又取决于思考的深度。增强“脑力”,就是要求记者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事物的能力。新时代下,我们更要深入思考、深刻认识新变化、新机遇、新挑战,自觉担负起新形势下新闻媒体的使命任务。要多思多想,把学习当作终身要务,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知识,尽量拓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以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要时常对采访工作进行深入思考,采访前深入谋划预设问题,采访中随机应变调整策略,写稿时深思熟虑后再下笔,成稿后认真总结提炼经验,多想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看、怎么办,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快起来,不断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媒体融合背景下,尤其需要拼创意、拼手法、拼内容,将主题报道转化为可听可视的“接地气”产品,生产出更多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互动等形式相结合的融媒体作品,实现跨界融合。
  笔力是新闻工作的落点。练脚力、练眼力、练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笔力,看起来是一个语言艺术,本质上是个文风问题。文风改到位了,笔下自有千斤力。增强“笔力”,就是要求记者切实改进文风,去除空话套话虚话,力求言简意赅,讲群众喜欢听、愿意看、听得懂的新闻故事,让主流声音更感人、更动人、更吸引人。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记者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出有筋骨、有品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不仅要练就过硬的“笔杆子”,还要增强“口述力”“镜头力”“键盘力”,主动适应移动化、可视化的发展趋势,善于运用新的表达思维和技巧,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发现之美、脑力思考之深综合呈现给受众,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生动性、可看性,让新闻更有影响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把增强“四力”作为锻强“本领”的重要内容、主要抓手,认真练就“十八般武艺”,以思想“破冰”推动行动“突围”,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作者单位:吕梁日报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19期

  • 第2024-03-18期

  • 第2024-03-17期

  • 第2024-03-16期

  • 第2024-03-15期

  • 第2024-03-14期

  • 第2024-03-13期

  • 第2024-03-12期

  • 第2024-03-11期

  • 第2024-03-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