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理论·践悟

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武剑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深入分析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建设中存在的诸如数据质量与安全风险、审计技术与方法滞后、审计人员素质不匹配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强数据管理、创新审计技术、提升审计人员能力等,旨在为推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规模、种类和速度都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经济责任审计对于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促进事业单位的规范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数据也给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优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
  1.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大数据来源广泛,包括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电子政务平台等,不同来源的数据格式和标准有时会不一致,并且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这就给审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带来许多困难。
  2.数据安全风险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数据和业务数据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等涉密信息。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面临更大的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一旦发生数据外泄事件,将给事业单位和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
  (二)审计技术与方法滞后
  1.传统审计方法难以满足大数据需求。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取抽查等审计方法,这种方法在大数据环境下有着样本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存在较高的审计风险。而且,传统审计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分析,效率低下,难以处理大规模数据。
  2.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不足。虽然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企业审计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在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有限。例如,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审计人员能力不匹配
  1.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大数据时代的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在具备丰富审计经验的基础上还要熟悉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分析软件等,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然而,目前审计人员大多以财务、审计专业为主,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够,缺乏数据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大数据审计的要求。
  2.数据安全和保密意识薄弱。大数据包含大量财务和业务方面的涉密信息,如个人隐私、单位机密等。部分审计人员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数据安全和保密的重要性,数据在处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在审计过程中,将含有涉密信息的数据随意存储在移动硬盘中,且未进行加密处理,一旦移动硬盘丢失,将导致数据泄露。
  3.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然而,一些审计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存在“经验主义”,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审计工作要求。

二、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数据管理,提高数据质量与安全
  1.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明确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2.强化数据质量控制。不定期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质量问题。同时,加强对数据录入、审核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加强数据安全保障。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在审计的全过程中加强对数据存储、传输、使用等环节的安全防护,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手段,保障数据的安全。
  (二)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需求
  1.积极主动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积极引入和应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中发现潜在的审计线索和风险点。
  2.探索实施实时审计和连续审计。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实时监控和连续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经济活动中的问题,提高审计的时效性和预防性。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审计系统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3.加大审计信息化水平建设。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完善审计信息系统,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例如,可以建立审计数据分析平台,整合各类审计数据资源,为审计人员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分析和处理工具;建立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三)提升审计人员能力,高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1.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其熟悉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数据分析软件等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等活动,提高审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也可以通过聘用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充实审计队伍,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强化数据安全和保密教育。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和保密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数据加密技术、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等。例如,要求审计人员在处理审计数据时,必须通过审计专网进行传输或使用加密软件对数据加密后进行存储和传输,并且要严格遵守数据访问权限规定,确保数据安全。
  3.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审计人员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结论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审计技术与方法滞后、审计人员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审计部门应加强数据管理,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提升审计人员能力,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审计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监督和保障作用,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山西省内部审计服务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 第2024-12-15期

  • 第2024-12-14期

  • 第2024-12-13期

  • 第2024-12-12期

  • 第2024-12-11期

  • 第2024-12-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