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娜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媒体形态之一。在融媒体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传统媒体短视频能否破圈?如何创新?本文从技术引领的媒介平台化建设、优势内容资源的整合利用、新闻生活类短视频的价值提升、长短结合的传播拓展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传统媒体发展短视频提供一定的思路。
一、县级融媒体短视频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当下,“短视频+直播+X”成了新业态,在5G时代,短视频已成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它改变着传统媒体的运行生态。县级融媒体应专注制作反映本区域百姓需求的短视频,制作主题需要多元化,包罗万象,涵盖新闻资讯、人文历史、应急科普、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
新闻资讯类短视频。此类短视频内容更简短、感染力更强,较之传统的电视新闻有着更显著的时效性。短视频多配有当下流行的BGM(背景音乐),既能传递资讯,又能产生共情,赢得了观众的青睐,成为一种新兴且广受欢迎的传播方式。
应急科普类短视频。目前,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传播避险知识至关重要。掌握紧急避险技能,对每个人来说,变得愈发重要。与其他传播形式相比较,短视频因其直观活泼的特性,所传递的科学普及内容更易于被大众理解与吸收。
本土历史类短视频。此类短视频应承担起发掘与推广地方传统文化遗产的任务,唤醒地方文化的活力。制作此类短视频乃是县级融媒体的核心使命。县级融媒体可以与当地专家学者深入沟通交流、实地走访,生动展现地域的历史文脉。通过将地域性节日庆典、习俗等内容制作成视频,让地方的传统文化再次进入公众视线,提升公众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凝聚力。
土特产类短视频。经济振兴关系着千家万户,小产品大产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直接关联到民众的日常生计。处于短视频盛行的年代,只要获得足够的网络关注度,优质产品有机会获得持续关注和曝光,进而引领一个行业的热潮,成为广大老百姓走向富裕的动力。
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借助短视频进行商品推销,逐渐成为促进消费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地方特色产品则成了县级经济增长和乡村产业复苏的关键支点,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制作短视频进行推广,在品质、品牌上满足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营造消费场景和激发购买欲。地方性特色产品往往蕴含多层价值,与文化、旅游、生态和健康领域有诸多联系。
乡村振兴类短视频。乡村振兴关乎乡村经济的发展,更关乎社会整体的发展。做好乡村振兴宣传,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农村振兴的核心所在乃产业发展。目前,有众多新型农民和大学毕业生回乡投身农村建设,成为转型和振兴农村的新鲜血液。县级融媒体应发挥其贴近农村、理解当地民情的优势,深入挖掘和推广农村能人、农村故事和文化特色,通过农旅结合、网络直播以及展示农村景象等方式,深入探讨相关话题,确保农村优质文化得以有效传承,并进一步推动农村全面振兴。
二、县级融媒体短视频发展要素保障
技术为基,保障为先。技术是推动短视频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伴随着人工智能、海量数据分析、云端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日益进步,县域多媒体融合需专注强化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数据障碍与资讯隔阂,以实施从数据搜集、剖析至运用的整体流程控制,以及实现图像、文章和视频资源的互通共享。
对短视频创作质量的提升而言,深化对制作者的训练与辅导,使其掌握相关的拍摄技术与剪辑手法,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多元服务的边界拓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仅需要创新的内容、理论的传播,更需要技术与平台的支撑。当前,数字化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媒介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量,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创新与迭代更需要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应用。
完善机制,全力扶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县级融媒体机构需要构建完善的奖励体系,在人力资源、物质支持和资金投入方面给予特别支持;主动招募行业精英,鼓励新闻从业者勇于创新,制作出风格独特、种类多样的节目内容。
鼓励原创,兼容并蓄。县级融媒体短视频创作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本县的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和亮点。在坚持创新原创内容的同时,引进本地网红创作者的杰出作品,以此充实短片内容库,从而提升县级融媒体传播力。
建设队伍,打造精品。对于县级融媒体而言,人才缺乏是阻碍发展的严峻问题之一,很多县级融媒体在人才的管理上存在机制不明确和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优秀内容的产出。基于此,应进一步为县级融媒体吸引短视频专业优秀人才,助推优质内容生产。
三、结语
伴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公众的舆论环境及信息传播形式经历了根本性转变,新闻业务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县级融媒体需跟上时代步伐,广纳良言,紧抓短视频这一趋势的红利期,积极发挥作用,善用网络平台,延伸并强化相关产业链,使主流媒体拥有更加强劲的传播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作者单位:乡宁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