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静
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进一步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这六大特质,明确了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全面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的具体要求,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明确了方向。在教育强国“六力”特质中,将思政引领力放在首要地位,是对我党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对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本文抓住“六力”中的思政引领力,围绕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以“五个着力”为抓手,增强教育强国建设的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路径。
增强思政引领力,必须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教育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强国。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内在本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充分说明了立德树人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更加复杂,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育人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校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建立健全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机制,坚持和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扎实推动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使命,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增强思政引领力,必须着力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坚持铸魂育人。
学校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学术优势,深入开展理论和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把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学理原理哲理讲深讲透讲活。充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党政干部、师资队伍以及学生骨干理论宣传优势,深入教研室、实验室以及学生社团等场地,常态化开展多样化、分众化、精准化理论教育宣传。充分运用学校学报、网站、宣传栏等各类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巩固和壮大主流价值舆论引领,增强广大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教育广大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增强思政引领力,必须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
办好学校思政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校思政课建设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必须继续加强党对思政课的全面领导,强化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凝聚起协同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合力;必须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作用,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要注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讲好新时代故事,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要开设好中华文明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课程,引导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历史自觉和树立历史自信,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增强思政引领力,必须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提升教育强国思政引领力,必须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必须大力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强化组织员、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三支”队伍一体化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育人智慧,秉持躬耕态度,勤修仁爱之心,树立弘道追求,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发挥“全国师德师风楷模”的榜样感召力和引领力,做到以精神激励人;要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注重尊师教育,开展尊师活动,将尊师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言行。要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坚持师德师风教育制度化,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加大教师待遇保障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增强思政引领力,必须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善用社会大课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
学校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要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体系。要建设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实践育人新格局,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等活动,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要寻找“向下扎根”的力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要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让思政课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全国教育大会吹响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嘹亮号角,为我们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新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我们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者系山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