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理论·践悟

新媒体时代提高报社采编人员能力的思考

  

陈雁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到如今的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形式变得更为丰富和便捷。一方面,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传播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使得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读者群体有所流失;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爆炸式增长,新闻的真实性和深度受到严峻考验,这对报社采编人员的新闻筛选和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提高报社采编人员的新闻采编能力,成为了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不断创新新闻采访形式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采访形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访谈或电话采访,而是向多元化、互动化、技术化方向迈进。以直播采访这一新兴手段为例,重点探讨其如何提升新闻采编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从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直播采访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产物,具有现场同步传输、即时互动反馈的特点,为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要实现直播采访的有效运用,首先需强化采编人员的直播思维与技能,意味着采编人员不仅要具备快速捕捉新闻点的能力,还要学会在镜头前自信表达,将复杂的新闻信息以直观、易懂的方式传递给观众。为此,报社应定期组织直播技能培训,包括直播设备操作、现场应变技巧,以及与观众互动的策略等,确保采编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直播采访的全流程。其次,区别于录播节目,直播采访的魅力在于其不可预知性和真实性。采编人员应善于挖掘新闻事件中的“人性光辉”或“突发转折”,巧妙设置问题,引导被采访者展现真实情感,同时利用直播平台的弹幕、评论功能,即时收集观众反馈,灵活调整采访方向,使报道更加贴近受众需求,提升参与感和共鸣度。最后,注重直播后的内容加工与传播。直播结束后,应及时整理直播亮点,制作成短视频、图文报道等多种形式,通过多渠道分发,扩大新闻影响力。
  二、提升辨别力与写作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要提升新闻真实性的辨别力,采编人员需深入新闻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与多方求证。新闻现场是新闻事件的直接发生地,蕴含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采编人员应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询问、记录等方式,全面客观地了解事件的全貌。在此基础上,还需对新闻来源进行细致甄别,确认其可靠性和权威性,避免被虚假信息或片面言论所误导。在实际操作中,采编人员应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新闻线索进行深度剖析,不仅要有敏锐的新闻嗅觉,更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新闻事件,采编人员需保持冷静客观,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审视和思考,以揭示新闻背后的真相。
  新闻写作不仅要求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更要求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采编人员应不断锤炼自己的文字功底,通过多读、多写、多改,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对新闻事实的客观陈述,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表达,确保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三、深耕时政报道与民生热点
  新媒体时代,要深耕时政报道与民生热点,关键在于通过深度解读,将复杂的政策信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新闻报道既具有权威性,又不失亲和力和实用性。
  深度解读要求采编人员不仅要准确传递时政信息的表面内容,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政策逻辑、社会影响及民众关切。首先,需要采编人员具备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在日常工作中,应主动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关注政策动态,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结合参加政府新闻发布会、专家讲座、研讨会等方式,拓宽信息来源,提升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在具体的采编实践中,需要将时政新闻“翻译”成民众听得懂的语言,所以采编人员要善于运用案例分析、数据对比、专家访谈等多种手法,将抽象的政策条款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民众能够直观感受到政策变化对自身生活的影响。
  此外,深耕时政报道还需注重民生视角的融合。民生热点往往是时政动向的直接反映或民众对政策的反馈,采编人员应密切关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民间舆论场,及时捕捉民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时政报道与民生关切有机结合,通过深入调查、系列报道等形式,为民众提供全面深入的资讯服务,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熟练掌握新媒体工具及设备
  数据已成为新闻采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熟练掌握并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于报社采编人员来说,是提升新闻报道精准度与深度的关键技能。以数据分析工具为例,深入探讨如何熟练掌握并有效应用于新闻采编实践中,是实现新闻内容创新与技术融合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数据分析工具。市场上数据分析工具众多,如Excel、SPSS、Python等,每种工具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对于报社采编人员而言,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选择易于上手且功能强大的工具进行深入学习。比如,Excel作为基础的数据处理软件,适用于日常的数据整理与简单分析;而Python则因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数据分析库,成为处理复杂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的首选。
  选定工具后,采编人员应投入时间,系统学习数据分析的基础理论,如统计学原理、数据可视化技术等,为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结合新闻采编的实际案例,进行实战演练。在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基础上,采编人员还需培养数据敏感性与批判性思维。数据本身是中性的,如何解读数据,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点,考验的是采编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洞察力。同时,结合新闻背景、社会常识等,对数据结果进行多维度验证,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最后,将数据分析融入新闻采编的全流程。从选题策划、资料收集,到内容编辑、效果评估,数据分析都应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受众需求,优化报道内容,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比如,在新闻报道发布后,利用数据分析工具监测报道的传播范围、受众反馈等,为后续报道的调整与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形成闭环的新闻生产流程。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为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报社采编人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全能型新闻人才,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深入的新闻报道。因此,报社及采编人员应保持开放心态,勇于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推动新闻采编工作创新性发展。(作者单位:运城日报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9期

  • 第2025-05-18期

  • 第2025-05-17期

  • 第2025-05-16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