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理论·践悟

浅析摄影与文字的关系

  

赵世凯

  摄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从法国人尼埃普斯1826年创作的第一件传世作品《窗外风景》算起,不到200年的历史。在近两个世纪的时光里,摄影及其产品(照片、图片)先后有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是绘画,另一个是文字。
  摄影和绘画的竞争,原因显而易见,因为二者呈现的形态非常接近。实际上,在摄影术发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都被当作美术的附属品,自身特色难以发挥,摄影师的地位也比较低下。正是在与绘画的分离过程中,即“摄影分离派”的产生并壮大,摄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相比之下,摄影和文字的竞争似乎很难理解。因为二者完全不是一个门类,不能混淆,也无法相互替代,本不该产生矛盾冲突。然而,相当一部分摄影人对文字的排斥已经到了十分激烈的程度。近来,《照片让文字走开》《如果照片需要文字,那要相机做什么》等网络文章引发的话题,又在摄影圈热议起来。那么,摄影和文字的关系应该如何理解?
  其实,摄影人眼中的“图文之争”由来已久,本质上是传播领域的“领导权之争”。特别是读图时代的到来,无论是平面媒介还是互联网,摄影以“一图胜万言”的特点,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一直以来占据传播领域主导地位的文字,正受到图片强有力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摄影人认为,图片可以取代文字,独立进行讲述或表达;过分依赖文字是画蛇添足,对于图片的表达并无实质性的帮助。要探讨这种观点,首先应当了解图片表达的优势有哪些。
 一、直观生动,可信度高
  互联网上有句俗话叫作“无图无真相”。从单纯的信息传播角度看,文字是可以杜撰的。有时候,谣言传播的速度甚至远远超过真相。与之相比,摄影必须以现实存在作为基础,在PS、AI等技术还没有问世的时候,完全不存在的事物是无法拍成照片的。即使是各种制图、修图软件盛行的当下,人们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比较容易地辨别图片的真伪。
 二、客观周详,内涵丰富
  除了摄影之外,任何形式的创作和表达,想要在作品中呈现,都必须先出现在作者的思维中。正如画家不会画出自己没有想到的画面,作家也不会写出自己没有想到的情节。而摄影有一个独特的优势,那就是只要是镜头之内,所有内容都会囊括其中,即使拍摄者并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细节,也能如实记录在画面之内。
 三、冲击力强,直抵人心
  关于非洲饥荒的作品,比如《饥饿的苏丹》《传教士与饥饿童》,读者大都耳熟能详。无论何人,每当读到非洲饥荒的文字报告,如短缺多少粮食、死亡多少灾民以及受灾面积多大等,情感上的冲击是有限的,毕竟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然而,看到那些照片,即使远隔万里、素不相识,内心也一定无法平静。
  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图片也不是万能的,其表达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1.某些内容很难妥当表达
  摄影优点再多,也是以“视觉”和“静止”为特征的。有些内容要么不能表达,要么表达不尽如人意。例如速度,虽可以表现,但效果不好。无论采用特殊手法还是增加参照物,虽然也能勉强说明问题,却破坏了摄影直观的特色。又如声音,可以表现发声物体或收听者的状态,却不能直接呈现声音的具体内容。再如,表达抽象概念或者论述观点等,没有文字帮助很难说明白。
  2.交代背景环境有难度
  图片表达的又一缺陷是,它只能拍摄当下,拍摄不了过去或将来;只能拍摄能够呈现出来的事物,不能拍摄无法物化的东西。但是,很多当下的事物,与历史背景和发展前景密不可分,图片的表达能力就显得十分有限,同样需要文字叙述才能说清楚。
  3.不能精确和量化
  比如一场体育比赛,其中时间、地点、过程以及各种数据等内容,都是图片表达的短板,必须依靠文字来补充。这也是新闻、纪实、民俗和文献类型的摄影作品必须配有文字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图片表达的优势,往往是文字表达的劣势;文字表达的长处,常常是图片表达的短处。因此,图片和文字的关系已经清晰:竞争有限而优势互补,唯有图文并茂,方能相得益彰。摄影和文字各有所长,不能相互替代,只有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无论摄影还是文字,都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作者想要呈现给读者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传播的效果——作品好看才是最终目标。虽然图片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文字仍然是信息传播工具之王,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载体。每个孩童启蒙都从认字开始,文字的地位无可替代。因此,摄影人应该学会在自己的领域充分发挥文字的优势作用,提高图片的传播效果。当然,面对很多图片滥用文字、乱起题目的情形,必须坚决反对;如果摄影以损坏自身叙事能力为代价,与文字对立起来,实在是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摄影和文字尽管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绝非关系的全部;二者更重要的关系是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图片“画龙”,要靠文字去“点睛”;图片“引人”,文字使之“入胜”;图片是形象具体的,文字则是抽象的;图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文字则带有主观倾向性;图片是在瞬间生成的,文字则可以反复推敲;图片的传播受地域、民族、文化的限制很小,文字则受这些方面的限制较大;图片对文字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文字对图片的反作用同样不可低估。把握好图文之间的这些关系和特点,对创作出好作品大有裨益。(作者单位:太原日报社视觉策划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9期

  • 第2025-05-18期

  • 第2025-05-17期

  • 第2025-05-16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11期

  • 第2025-05-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