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践悟

新媒体环境下搞好法治新闻报道之我见

  

邢晓瑞

  在自媒体蓬勃兴起的当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网络平台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者,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法治新闻报道在普及法治观念、引导社会舆论、推动法治社会建设方面的关键作用愈发凸显。作为一名法治新闻记者,笔者深刻认识到,新闻敏感是在复杂多变的信息洪流中站稳脚跟、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能力,它贯穿于法治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敏锐捕捉线索,开启新闻价值之门

  新闻线索的捕捉是新闻报道的起点,就像打开宝藏之门的钥匙。新闻敏感能让法治新闻记者从日常交流和事件中,捕捉到具有潜在新闻价值的线索。2021年元旦过后,笔者在采写行政立法工作并拍摄制作视频时,与法治督查处负责人的一次偶然闲聊,成为了一篇重要报道的契机。当时了解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施行后,山西省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督考一体”的独特法治建设新模式。凭借多年的采访经验,笔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条极具价值的新闻线索。
  于是,笔者迅速将闲聊转为正式采访。通过深入采访相关人员、广泛采集资料,全面梳理了该模式的形成背景、具体内容、实施效果等。最终,消息稿《山西“督考一体”新模式考核“一把手”》刊发。这篇报道凭借深入的调查和独到的视角,荣获第三十一届山西新闻奖二等奖,还被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转发。这次经历充分证明,新闻敏感能让记者从日常交流中敏锐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笔者敏锐抓住这一重要普法契机,牵头策划组织了“法润民心、援梦三晋”三晋法援基层行活动。活动期间开设专栏,采访团实地走访11个市38个县,广泛采访党政领导、司法部门工作人员、受援当事人,收集22件典型案例。通过专业视角挖掘法律援助工作亮点,采写拍摄并发布大量作品。这一系列报道荣获第32届山西新闻奖三等奖,在多个媒体平台推送后,全网累计点击量达百万人次,法律援助咨询接待量大幅增长。这一活动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对法律施行背后新闻价值的准确判断,体现了新闻敏感在策划和实施法治新闻报道中的关键作用。

二、深度挖掘内涵,提升公众法治素养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但也带来诸多挑战: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大量碎片化信息充斥网络,公众难以辨别真伪和价值;舆论容易被误导,不实信息或片面观点可能引发公众误解和不良社会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法治新闻记者挖掘法治新闻事件深度内涵的新闻敏感显得尤为重要。
  法治新闻记者不能只停留在事件表面报道,要凭借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深入剖析。以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报道为例,不仅要报道案件基本事实,如侵权行为发生过程、原被告双方诉求等,更要深入分析涉及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探讨案件对相关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类似案件司法裁判的示范意义。通过这种深度挖掘,将复杂法律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提供更有价值的法治新闻报道。
  深度挖掘法治新闻内涵,能引导公众从法律层面深入思考事件,培养公众法治思维和法律意识,有效提升公众法治素养。当公众能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将进一步增强,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持续提升能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是新闻敏感的重要体现,也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法律专业知识方面,法治新闻记者要持续学习,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更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只有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才能在法治新闻报道中准确运用法律术语,深入分析法律问题,为公众提供专业、准确的法治新闻报道。
  在新闻业务能力方面,要全面提升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能力。自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形式和要求不断变化,传统报道方式已无法满足受众需求。记者必须不断学习新技能,如短视频制作、直播报道等,以丰富报道形式,提升报道水平。采访时要善于运用多种采访技巧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写作时要注重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让报道更具吸引力;编辑和评论时要从专业角度分析和评价新闻事件,引导公众正确看待事件。
  随着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提升新媒体素养成为法治新闻记者的必备技能。要掌握新媒体技术应用方法,了解新媒体传播规律和特点,熟练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法治新闻的报道和传播。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法治新闻,与公众互动交流,解答疑问,扩大法治新闻影响力。同时,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受众需求和反馈,优化报道内容和形式。

四、勇担时代使命,书写法治新闻新篇

  秉持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是法治新闻记者的基本准则,这同样离不开新闻敏感。面对复杂的法治新闻事件和各种舆论观点,记者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被情绪和偏见左右。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准确、全面地报道事件,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法治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信任,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例如,在报道争议较大的法治事件时,要全面采访各方观点,客观呈现事件全貌,避免片面报道引发公众误解。
  善用自媒体平台进行法治传播是新闻敏感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自媒体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法治新闻记者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及时发布法治新闻,与公众互动交流,解答疑问,引导公众树立正确法治观念。在构建法治社会与和谐舆论环境的征程中,法治新闻记者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凭借敏锐的新闻感知能力,深入挖掘法治新闻价值,为公众传递准确、全面、深入的法治信息,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法治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通过持续努力,法治新闻记者能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书写法治新闻报道的新篇章。
  新闻敏感贯穿法治新闻工作的新闻线索发现、深度内涵挖掘、专业能力提升、客观公正报道等各个环节,是法治新闻记者的核心竞争力。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培养和强化新闻敏感,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信息浪潮中准确把握新闻价值,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法治新闻报道。(作者单位:《山西法治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15期

  • 第2025-06-14期

  • 第2025-06-13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11期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9期

  • 第2025-06-08期

  • 第2025-06-07期

  • 第2025-06-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