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颖芳
疫情期间幼儿户外活动受限,大肌肉运动能力发展受阻,身体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受限,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晋中市第二幼儿园通过科学评估,发现幼儿在平衡、协调、力量等方面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因此申报了“3—6岁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评价研究”的课题。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晋中市第二幼儿园创新构建“环境优化+课程重构+活动创新”三位一体的体育运动(干预)模式,形成了幼儿大肌肉运动能力提升方案,构建了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科学评价体系,培养了身体健康、自信勇敢的幼儿。
一、问题聚焦:幼儿大肌肉运动能力发展现状
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运动领域指标,采用TDMD评估工具对全园幼儿进行前期测评。数据显示:78%的幼儿无法完成连续跨跳,55%存在平衡木行走困难,上肢投掷达标率仅为53%。分析其原因在于:日均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活动形式单一,家园运动协同缺位。
二、系统建构:三维度策略实施路径
1.时空重构创设运动场地
突破季节限制,实施“321”户外机制:保证3个时段(晨间、上午、下午)、单日2小时、每周1次野趣活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创新设计户外操节、体能大循环活动,将幼儿园打造成为立体运动乐园。
2.课程再造构建发展体系
研发“基础+专项+趣味”三级课程模块:
基础模块:重组早操结构,融入走、跑、跳、钻、爬等13个动作要素训练。
专项模块:每班每周最少开展一节体育活动,同时全园每周开设专项体育社团,包括足球、篮球、手球“三球”训练。
趣味模块:每天下午,各班级教师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幼儿开展趣味体育游戏,比如“大灰狼来啦”“趣味袋鼠跳”等。
3.活动创新搭建展示平台
推行“全员参与型”运动会:设置爬行、平衡车运输等8个非竞技项目,弱化名次评比,强化过程性评价,实现100%参与率。创设体能大循环闯关系统,设置“翻山越岭”“悬垂架”等6个挑战关卡。
三、实践成效:多维数据印证发展质量
实施4年后复测结果显示:
运动能力:立定跳远达标率从58%提升至83%,沙包投远合格率提高37个百分点;
体质指标:BMI正常率上升28%,病假率下降64%;
行为表现:集体活动专注时长延长15分钟,游戏冲突次数减少42%。
四、反思进阶:持续优化的发展建议
建立动态评估数据库,开发运动能力发展电子档案。构建家园运动联合指导机制,通过运动打卡小程序实现每日活动数据可视化。下一步,将研发基于AI运动监测系统,实现动作质量智能分析,推动幼儿运动发展走向科学化、精准化。
通过环境创设、系统化课程设计、游戏化活动实施,能有效突破幼儿大肌肉运动发展困境。实践中形成了“评估—干预—支持”的循环模式,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经验借鉴,并最终形成晋中市第二幼儿园本土化的幼儿大肌肉动作科学评估体系。 (作者单位:晋中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