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
当今这个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以及舆论生态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不可逆转的大势。时政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时政记者,我深刻感受到媒体融合浪潮对这个行业的冲击和重塑。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准确认识和把握媒体融合发展规律,创新时政新闻的传播方式,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时政新闻报道要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实现突围
媒体融合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过程。它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传播理念、生产方式和组织架构的全面革新。其核心要义,在于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实现统一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传统时政新闻因其政治性、权威性、严肃性等特点,在写作和传播上往往更注重正式渠道和官方话语体系。然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获取新闻,且对信息的可读性、互动性、趣味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时政新闻若要在新的传播格局中保持影响力和引导力,就必须积极拥抱媒体融合,将自身的内容优势与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渠道优势相结合,打造出更加符合现代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
首先,媒体融合有助于扩展时政新闻的传播途径,增强其覆盖范围和影响力。通过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自优势,时政新闻可以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尤其将在吸引年轻受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媒体融合有助于创新时政新闻的呈现方式,提升其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互动方式等手段,时政新闻可以突破传统的文字、图片报道的单一模式,以更生动、直观、鲜活的方式展现,从而提升受众的阅读体验和参与度,进一步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最后,媒体融合为时政新闻带来了更精准的传播策略。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时政新闻可以更深入、更精准地了解受众需求,实现内容的精确推送,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此外,媒体融合也为时政新闻的舆论引导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二、时政新闻报道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在时政新闻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中央媒体无疑是走在前列的。新华社全力丰富产品形态,除传统新闻稿件外,大量产出短视频、微动漫、动新闻等轻量化产品。例如,聚焦领导人外事活动、重大政策发布瞬间,以简洁明快的剪辑、生动鲜活的画面迅速抓住受众眼球,将严肃的时政内容融入日常生活场景,增强传播亲和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时政微视频工作室,创新话语表达,生产出时政快讯、时政微纪录等众多产品,组成了时政新闻报道全样态、全链条、全平台的立体传播模式,形成了“拼时效、争独家、比深度、拓广度”的报道资讯流和产品生态系统,让严肃的时政内容更具吸引力。为了增强用户体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充分运用移动流媒体技术,对重大外交活动等进行移动端直播,将用户“带入”新闻现场,让“高大上”的时政活动更“接地气”。
此外,各省级媒体也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可借鉴的经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浙江新闻”客户端,在时政新闻领域深耕细作,创新频出。报道形式上,不拘一格开设专题专栏,针对重大时政主题,推出独家深度报道,挖掘背后的故事与经验成果;灵活运用新技术,以炫酷互动效果吸引用户参与;运用短视频快速传递时政热点、政策亮点,增强了时政新闻的亲和力和传播效果。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打造了“封面新闻”客户端,将时政新闻作为核心板块重点打磨,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全媒体传播,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推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如在本省两会报道中,开设直播频道让受众实时观看,推出图文并茂的代表委员风采展示、政策解读专题,以不同视角深入阐释两会内容。
湖南广播电视台在时政新闻融合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推出的“芒果新闻”平台,整合了电视、广播、新媒体等资源,打造了全媒体时政新闻传播矩阵。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新时政新闻的呈现方式,如“VR看两会”等报道,为受众提供了沉浸式的新闻体验。在时政新闻的年轻化表达上,推出“青春芒果节”等活动,有效提升了时政新闻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
上述这些在时政新闻融合方面的成功探索,为时政新闻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这充分说明,只要持续创新传播方式与手段,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时政新闻就能够摆脱传统枯燥乏味的刻板形象,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三、时政新闻报道走好媒体融合之路的策略建议
时政新闻要走好媒体融合之路,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就必须从内容创新、技术赋能、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功夫。
——创新内容生产,提升报道质量。首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化,优质的内容始终是新闻的根本,绝不能因为流量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我们要做的是,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用生动的细节和鲜活的语言打动读者。同时,通过综合运用短视频、直播、H5、VR、动画等新技术、新手段,让时政新闻“活”起来。比如,在报道重大会议、重要政策时,加强深度解读和背景分析,帮助受众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并运用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将复杂的政策条款转化为图表,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时政新闻,使其更通俗易懂。
——强化技术赋能,推动智能化转型是时政新闻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包括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新闻采集、编辑和分发的效率,如利用智能算法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和兴趣偏好,精准推送时政新闻内容,提高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受众的需求、行为和反馈,为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提供依据。例如,分析不同地区、年龄、职业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点和偏好,以便更精准地制作符合受众口味的内容。
——打造平台,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是实现时政新闻融合发展的关键。新闻单位要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建立统一的新闻中心,打造“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生产流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矩阵,实现内容的多平台、多形态发布。同时,还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扩大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通过开设官方账号、发布独家内容、发起话题交流等方式,吸引用户关注和参与,引导网友发表观点、表达看法,增强用户粘性。在建设自有客户端、网站等方面,要不断提升平台的用户体验和功能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离线阅读、互动交流等功能,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时政新闻传播平台。
——培养全媒体人才,打造复合型团队是时政新闻融合发展的基础。通过培训、深造、实操训练等手段,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既懂时政新闻业务,又掌握新媒体技术和传播规律的复合型人才。要引进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团队在技术应用和传播创新方面的能力,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新闻工作者积极参与媒体融合创新实践,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之,时政新闻的融合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样化、更有效的传播途径,精准有力地将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至千家万户,为读者带来更优秀、更贴近生活的时政新闻报道。(作者单位:山西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