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践悟

全媒体时代党报编辑的转型路径探析

  

王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各种媒体形式深度融合,全媒体时代已成为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多元,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样。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重构了信息传播格局。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如何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应对内容生产与传播渠道上的竞争压力,探索转型路径、提升业务能力、实现创新发展,是党报编辑转型应变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传播生态变革倒逼党报编辑转型

  党报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是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
  目前,多数党报编辑仍沿用“接收稿件—编排版面—审核内容—校对签发”的传统编发流程,编辑的重点工作仍是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对文字稿件进行逻辑梳理、内容核实以及标题制作,对新闻事实的准确性、政治导向的正确性进行把关,对版面上的文字与图片进行设计编排。这种模式在保障党报内容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迭代相比,显得迟缓滞后。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发生了极大变化,呈现出即时化、碎片化、多元化的特点。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信息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样,甚至期待参与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这就要求,党报编辑必须主动转型,做好角色转变,以适应新的传播生态规律。
  当前,大部分党报已意识到融合转型的必要性,夜班编辑团队开始参与新媒体内容生产。今年伊始,《山西日报》全媒体要闻编辑部成立了“夜版拾光”融媒体工作室,每周推出一期新媒体产品,要求夜班编辑同步参与新媒体平台的内容更新,在完成报纸版面编辑工作后,将重要稿件进行碎片化处理,适配移动端传播需求;部分编辑尝试制作简单的图文海报、短视频或H5页面,通过客户端、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全媒体时代党报编辑面临多重挑战

  全媒体时代,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传播技术迭代升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然而,许多党报编辑仍然依赖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式,存在新闻编发滞后、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用户思维等痼疾。
  信息编发滞后。全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要兼顾“时效性”与“多平台发布”,一方面,报纸传统的编印发流程限制了信息发布速度,存在滞后和延迟现象;另一方面,编辑在编排报纸版面的同时还要考虑新媒体信息发布,从稿件改编、形式变化、格式调整再到多平台发布,增加了工作环节……这些,都对党报编辑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产品结构单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对于信息展示形态的要求愈发多元,相较于对文字和图片进行平面化布局的纸媒,兼具音频、视频、H5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新媒体更受用户青睐。虽然部分党报编辑开始接触新媒体、尝试使用新技术,但许多编辑对视频剪辑、数据可视化、H5交互设计等工具缺乏系统学习,在技术应用方面总体上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缺乏创新意识。一直以来,党报编辑在内容选择、稿件编排、报道方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常以惯性思维来评判新闻取向和新闻价值,缺乏创新勇气和创新能力,缺少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导致文字固化、文风陈旧、形式单一,难以在内容和形式上吸引受众。
  缺少用户思维。全媒体时代,受众对个性化、分众化的内容需求不断增加。然而,许多编辑在内容生产过程中,仍然停留在“媒体本位”,缺乏对受众需求的调查研究,报道编发的内容千人一面,不能有效回应不同受众的差异化需求。

三、全媒体视域下党报编辑的转型路径

  从纸媒编辑到全媒体编辑,于党报编辑而言,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只有大力培养创新意识、融合意识和受众意识,聚焦关键转型重点,才能够适应技术变革、提升竞争力,在全媒体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内容为王”,全方位转型创新。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党报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一方面,党报编辑要继续坚持“内容为王”,提炼编发有思想、有温度、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以权威、优质的内容吸引大众;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掌握新媒体语言架构,提升对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信息形态的整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找准信息传播的具体点位,可以是笑点、泪点,也可以是槽点、燃点,或者是知识点和趣味点,通过多平台分发,打通信息传播的“最后一米”。
  强化全媒体思维,多角度探索突破。夜班编辑在处理重大新闻事件时,要有新媒体意识,注意在编辑好报纸版面的同时,策划制作相关的短视频、H5等新媒体报道,将纸媒内容生产与新媒体传播有机结合。例如,《山西日报》“夜版拾光”融媒体工作室推出的深度透视、重大项目建设系列,通过联动版面、国际副刊版面展示,把静态的文字和版面转化为视频呈现,实现了版面语言的新媒体创新探索,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掌握新媒体技术,多渠道编发传播。党报编辑应提高全媒体素养,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熟练掌握图片处理软件、视频剪辑工具、H5制作平台等技术手段,将原本单一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更加生动、直观且具备交互性的多媒体内容。例如,《山西日报》“夜版拾光”融媒体工作室推出的“汉字急诊室”,聚焦街头错别字,以受众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了解受众需求,个性化定制生产。全媒体时代,党报编辑要树立受众思维,不了解受众的需求,传播就是无效的,要以受众为中心进行内容策划和新闻生产,比如多了解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多融入新媒体的方式和元素,多使用短、实、新的语言,多提供一些服务性的内容等等。与此同时,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增加受众的黏性。
  总而言之,全媒体时代党报编辑的转型,本质上是主流媒体在新传播格局下的自我革新。只有正视问题,推动党报编辑向全媒体、复合型方向发展,转变思维观念、丰富内容生产、增强技术支持、强化人才队伍,才能不断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重塑党报优势。 (作者单位:山西日报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20期

  • 第2025-07-19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