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

让学生追逐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我所理解的“适切教育”

  

阳城县演礼镇初级中学校 郭朋朋

  去年四月,我从次营中学调入演礼中学工作,一进校门,就被“逐梦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的标语所吸引,原来学校正致力于打造以“幸福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认为幸福教育应该是“均衡+适切”的教育,而且要以“适切”为中心,教育才能走向幸福。
  去年,我校参加中考的三名学生的蜕变让我的这一看法愈加强烈。郝鸣远、闫辰辰、张靖茁三名同学都是我校的体育之星,在去年的县级田径运动会上,他们作为主力夺回了“校长杯”,深得全校师生赞誉。然而这三名学生的其他学科成绩都很普通,一度认为自己只能上职业高中。在了解了他们既热爱田径项目,又忧虑自己的学科成绩差的心态后,我及时找他们座谈,让他们明确自己心仪的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并明确自己的中考目标是考上全县北体录取率最高的普通高中——阳城二中。同时,适时让学科教师介入,帮助他们查漏补缺。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成绩均有了质的进步,中考成绩揭晓后,三人都如愿以偿地升入二中。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教育往往容易陷入模式化和标准化的窠臼。然而,真正的教育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作业,而应如春风化雨,根据每个学生的特性、需求和潜力,给予恰到好处的滋养。
  适切教育,意味着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天赋才能。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在数理化的世界里游刃有余;有的孩子充满艺术细胞,能在绘画、音乐中展现非凡的创造力;还有的孩子拥有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团队中的灵魂人物。适切教育便是要发掘这些独特之处,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绽放光芒。
  此外,适切教育更注重培养核心素养。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更是塑造有温度、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未来公民。
  当我们真正实现适切教育时,学校将不再是压抑个性的牢笼,而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园;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心灵的引路人;学生将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探索的主角。教师的教育成就感倍增,学生的成长幸福感翻番。
  适切教育,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自信地奔跑,追逐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8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3期

  • 第2025-08-02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