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践悟

企业工会在员工权益保障中的作用与优化路径研究

  

刘艳梅

  社会持续进步,法治建设也稳步推进,在此背景下,员工对于自身权益的认知和诉求变得日益强烈。权益保障的内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劳动报酬、劳动安全等基础方面,而是朝着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社会保障等更为宽泛的领域延伸。这样的变化给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员工权益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工会身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者与维护者,其职能能否有效发挥成为应对这一变化的关键所在。

一、企业工会在员工权益保障中的作用

  (一)协调劳动关系,搭建沟通协商平台
  工会可以发挥出纽带作用,强化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会作为企业员工利益保障的主要团体,其性质决定了构建和谐关系的重要作用。工会可切实搭建起沟通的桥梁,缓解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在薪酬福利、工作时间以及休息休假等这些核心权益问题上,工会可以组织员工代表同企业管理层展开集体协商,把员工的合理诉求全面且系统地反馈给企业,向员工阐释企业的经营困境以及政策考量,以此推动双方实现共识。这样做能保障员工获取合理权益,又能兼顾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防止因沟通不畅而引发劳动纠纷。
  (二)提供权益服务,强化保障落地实效
  工会借助多样化服务直接推动员工权益得以落实,这些服务包含法律咨询、维权援助、福利保障等诸多方面,面对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以及社保缴纳不及时等情况。工会可联合法务专家为员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引导员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工会会定期开展车间安全巡查工作,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为员工争取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以此降低职业伤害风险。工会还会组织健康体检、心理疏导以及困难职工帮扶等活动,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为员工提供支持,使得权益保障更有温情。
  (三)推动民主管理,保障员工参与权利
  工会促使企业构建并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等制度,以此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民主权利得以实现。在关乎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及重大改革方案实施等环节,工会会组织职工代表展开充分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让企业决策可更加契合员工需求。如此一来,可防止因制度不公而对员工权益造成损害,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营造出一种“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企业工会在员工权益保障中作用优化建议

  (一)强化工会独立性建设,夯实权益保障基础
  工会的独立性是其可有效履行维权职能的基础条件,需要在组织架构、经费管理以及人员配置这三个方面同时着力,在组织架构方面,要清晰界定工会与企业行政部门之间的界限,防止企业管理层直接对工会事务进行干涉,保证工会在人事任免以及决策执行等环节拥有自主的决策权力。例如,工会主席以及核心成员的选举应当严格依照民主程序来进行,由全体员工投票选出,而不是由企业行政直接指派;在经费管理层面,可以设立独立的工会经费账户,经费来源除了员工会费以及企业拨缴之外,还可探索引入社会公益资金加以补充,降低对企业资金的过度依赖,保障工会活动的自主性。通过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员工监督,杜绝经费被挪用或者滥用的情况发生。另外,可推行工会人员专职化制度,配备拥有劳动关系协调、法律维权等专业能力的专职人员,避免企业行政人员兼职工会职务,保证工会工作人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权益保障工作中。
  (二)提升工会专业化水平,增强维权实操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工会有必要强化专业化建设,以此提升维权的精准程度与有效水平。一方面,要构建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工会成员学习《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可邀请劳动仲裁员、律师等专业人士开展案例教学,提升工会成员的法律素养以及纠纷处理能力。比如,针对企业经常出现的拖欠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问题,培训工会成员掌握证据收集、协商谈判、仲裁诉讼等一整套应对技巧;另一方面,要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与律师事务所、劳动关系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工会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以及策略指导,在处理重大劳动争议案件的时候,可借助第三方机构的专业优势,制定更科学的维权方案,提高维权成功的概率。工会应当建立员工权益信息数据库,实时收集员工在薪酬福利、劳动安全、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诉求与问题,借助数据分析来识别权益保障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维权行动更具靶向性。
  (三)创新权益服务模式,满足员工多元需求
  随着员工权益诉求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延伸,从基础保障向发展需求扩展,工会有必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且个性化的权益服务,在传统维权服务之上,可增设职业发展支持服务,如组织技能培训、进行岗位竞聘指导、举办职业规划讲座等,帮助员工提升职业竞争力,保障其职业发展权益。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青年员工等群体的特性,提供差异化服务:为灵活就业员工提供社保缴纳咨询以及劳动合同规范指导,为青年员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婚恋交友活动等,减轻其工作和生活压力,还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借助微信公众号、APP等渠道开设维权咨询入口、权益知识专栏、意见反馈通道,实现服务“线上化、即时化”。比如,员工可通过线上平台一键提交权益诉求,工会在24小时内给予响应并跟进处理,提升服务效率。
  (四)完善监督与反馈机制,保障权益落地见效
  工会组织不仅帮助员工进行维权,还能够有效预防劳动争议,实现了维权工作由事后向事先维权方向发展,减少了劳动争议。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力度,工会可联合员工代表组建监督小组,定期对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社保缴纳情形、劳动安全设施等方面展开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即刻向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同时对整改进度给予跟踪。若企业拒不整改,便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举报,借助行政力量促使企业履行法定义务。举例而言,在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工作中,监督小组每月都要深入生产车间检查安全防护措施,对于存在粉尘超标、机器设备老化等隐患的区域,要求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公示整改结果。另一方面,需建立闭环式反馈机制,对于员工提出的每一项诉求,工会都要明确处理流程以及时限,处理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员工,保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借助匿名问卷、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员工对工会权益保障工作的评价与建议,并依据反馈结果持续优化工作方法。对于员工满意度较低的服务项目,及时进行调整改进,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的认可度与公信力。
  综上所述,企业工会借助强化自身独立性、提升专业素养、创新服务方式以及完善监督机制等举措,可更为有效地保障员工的权益。如此一来,不仅能激发员工的内在活力,而且可促进企业实现和谐发展,为社会劳动关系的稳定贡献力量。在未来若能持续进行优化,便可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局面,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作者单位:山西省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4期

  • 第2025-08-13期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11期

  • 第2025-08-10期

  • 第2025-08-09期

  • 第2025-08-08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